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

文章写到这又是到了跟大家分别的时候,有什么记得在评论区留给我遇到你是我的幸运,希望我能给你帮助,我是[名字],欢迎大家。在古印度中,有严格的种姓制度。在中国社会中,身份和门第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人们思想中,就连姓氏之中,也饱含这种观念。在封建君主社会,如果一个姓氏的人当上了皇帝,那么这个姓氏就成了皇姓,地位极高。比如,始皇帝姓嬴,汉朝皇姓刘,隋朝皇姓杨,唐朝皇姓李等等。像一些文官武将如果立下了功劳,皇帝还会相应的赐姓,以显嘉奖,赐的姓氏,也就荣耀无比。这些姓氏随着历史的演变,或发扬壮大,或辗转同化,不同的发展途径下,也有了不同的结果,而在百家姓中所记录的姓氏,其中就包含了等级高低。
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
文章插图
《百家姓》一书,出现在北宋初年,当时杭州有一个书生,为了对小孩启蒙教学,编了这样一本书。他把当时的一些姓氏,每四个一句,编排成篇,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了书童们念书识字必读。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百家姓》的最初版本。《百家姓》中的百字,并不是指只有一百个姓,而是一种复指。这本书记录姓氏总计五百零七人,其中单姓,也就是只有一个字的姓四百四十六个,与之相对的复姓六十一个。在之后的发展补录过程中,全书记载姓氏增加至五百六十八个,单姓增加至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增加至一百二十四个。关于这四个一句的排布,其实并不是考简简单单的押韵排布的,而是考虑了诸多的因素,最终落字成文。经历史学家研究,这些姓氏排序主要考虑了下面三个方面。
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
文章插图
第一点:考虑皇家权威和王室身份当时北宋时期,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皇姓为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赵为首位。试想如果赵姓不在首位,这样一本书籍必会被列为反书,也就流传不下来了。钱姓为什么可以排在第二呢?当时五代十国之中,吴越国皇姓为钱,而吴越国正处江浙一带,杭州书生自然把钱姓排在了第二。吴越国王的正妃姓孙,所以孙姓排在第三也就理所应当了。至于第四的李姓,我们自然想到的是被宋朝取而代之的唐朝皇姓李,但是并非如此。宋灭唐,自然觉得比李姓高贵的多,是不愿意同句并论的,那么这个李姓是什么呢?这个李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姓氏。大家记得那个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吧,其名李煜,正是李姓。南唐每年都向大宋进贡金银财宝,忠心不二,这个李姓,就是南唐之姓。
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
文章插图
第二点:根据士家大族姓氏排列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是从两汉延续到隋唐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当时朝廷官职被少数名族垄断,而他们的姓氏自然也就突显尊贵了。从历史上看,春秋时期有晋国六卿,南北朝有南北世家,隋唐有五姓七望,他们的姓氏,排名靠前也就很好理解了,这些姓氏,在那部《百家姓》中,都按顺序有所体现。
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
文章插图
第三点:按照姓氏的人数多少这个道理很简单,人多的姓氏靠前,人少的姓氏偏后,大家也就更好接受按这顺序排布的一本书了。但是,这种编排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在人数统计上面会存在较大误差,我们都知道,同姓聚居,如果漏了某地,可能就会遗漏不少的统计名额,对姓氏排布影响明显。并且,当时宋朝其实只占据了大约一半的中原领土,人数统计不充分全面。很多地方编书者甚至历史文献中记载并不完全,这也就客观反映了此书的局限性。但是对于孩子启蒙读书而言,这本还是绰绰有余的。
504个百家姓暗藏阶级之分,有的是皇姓,有的世代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