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鲁迅和朱安的婚姻乃是一个悲剧。
很多人都说鲁迅负心,可实际上他已仁至义尽。
给不了朱安爱情,便给她一世衣食无忧。都说朱安替鲁迅照顾母亲,可明明鲁迅请了两个佣人,一个照顾母亲,一个照顾朱安。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一、悲剧的开始:婚礼
朱安出生于传统的官宦家庭。
她的性格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安安静静,平淡无奇,心如死灰般守着荒芜的婚姻。
因为乖巧懂事,她深受鲁迅母亲鲁瑞的喜爱,两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便订下了婚约。
鲁迅已然接受新式教育,自然不愿婚姻被母亲包办。可是母亲步步紧逼,出于孝心,他同意了婚事,但却对朱安提了两个要求:放足和学习。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于鲁迅而言,他可以不介意包办婚姻,却不能接受妻子目不识丁,还裹着小脚。
朱安表面答应下来,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更没有为此付诸行动。
婚礼时,为掩盖自己并没有放足的事实,朱安特地穿了双塞满棉花的鞋子,不料鞋子不合脚,半路不争气地掉了,散了一地的棉花。
鲁迅一看,便什么都明白了。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自此,他对朱安就再也无法喜欢起来。
二、天真,漫长的等待
朱安既没有放足,更没有学习。
对于这场婚姻,鲁迅也曾努力试着妥协、接受,却不料朱安是如此不争气。
因为思想的巨大差异,婚后,鲁迅很快离开了家,返回日本继续学业。
从此,鲁迅将朱安当做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仔细供养起来,却再也没将她当成枕边人。
两人没有交流,也谈不到一块去,用朱安自己的话说:“大先生连话都不同我说,又怎会……”
谁也无法想象,一个目不识丁的旧式女子,是如何接受丈夫新婚便离开,又如何熬过那漫长的等待岁月的。
可是朱安就是如此,安静得如同没有波澜的死水,被无视得像透明的幽灵。
她似乎不会挣扎,也没有努力的念头,像旧社会里许多的女子一样,像一个傀儡似的、平静的、甘愿的接受所有命运。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传统的夫妻观念已经在朱安的心里根深蒂固,她遵从着三从四德的观念,以夫为天,努力的成为一个旧社会的贤妻良母。
终于,她等到了鲁迅回国。
两人一同搬家到北京,离开了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并从此没有回去过。
后半生几十年的时光,朱安都在不受丈夫喜爱的孤独中度过。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三、晚年凄凉:终究爬不到屋顶
朱安其实也有在努力,不过她找错了方向。
她总是想着,只要自己对丈夫足够温柔体贴,付出足够多,总有一天会感动鲁迅。
正如朱安所说的,她将自己比做蜗牛,虽然爬行缓慢,却总会有爬到屋顶的一天。
可是面对鲁迅数十年如一日的冷漠,她再也没有勇气和力量坚持下去了,她抱怨说:“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后者|朱安用一辈子,换不来鲁迅的真心,不因后者狠心,而是她不懂改变
文章插图
可鲁迅对朱安,也仁至义尽。
都说朱安替他照顾母亲,可实际上,是鲁迅雇了两个佣人,一个照顾母亲,一个照顾朱安。
其实想想也知道,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又如何能够做多少家务活呢?
朱安的一生,是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