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这位崇明翻译家,牛!( 三 )


2013年 , 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老总找到沈锡良 , 表示很喜欢他的译作 , 尤其是关于英格丽特·诺尔的那几部作品 。后来 , 这家影视公司把《公鸡已死》《情人的骨灰》《女药剂师》的华语电影版权都买了下来 。
沈锡良不禁想到了英格丽特·诺尔的经历 。“她的童年时代在上海、南京、桂林、重庆等地度过 。她小时候就喜欢写故事 , 并成功地避开了父母的视线 。1949年 , 14岁的英格丽特随家人一起回国定居 , 搬家前 , 她把这些作品悄悄埋在住过的院子里 。”
相信自己的眼光 , 相信自己的努力 。总有一天 , 埋在土里的金子会让世人看到它的光芒 。
戴着“镣铐”起舞
文学|这位崇明翻译家,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些年来 , 沈锡良翻译了40多部书 , 约有四五百万字的译著 。“我基本上没有其他爱好 , 白天上班 , 晚上翻译 , 几十年如此 。翻译已是我的日常生活 。”沈锡良觉得 , 翻译是寂寞又光荣的事业 , 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 是件艰难但很有意义的事 。而在这些年中 , 沈锡良也遇到了不少帮助他的人、值得铭记的事 。
2009年翻译《大赌局》 , 沈锡良被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劳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深深打动 , 对人性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每逢遇到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 小说作者克洛德·库埃尼总是热心地为我解答 。”沈锡良说 , 作家本人后来不幸罹患白血病 , 与死神抗争了半年 , 后来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 痊愈之后 , 又马不停蹄投入新的创作中 , “这样的精神令人动容 。他后来寄给我的又一部历史小说《巴黎刽子手》 , 就是在病愈后完成的 。”
2010年 , 沈锡良着手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她出生在罗马尼亚 , 是德国少数裔 , 加上写作手法很特别 , 翻译起来有很大难度 。”沈锡良正发愁时 , 一位德国友人给了他帮助 , 这位友人为了弄清原文的意思 , 把这部小说通读了几遍 , 好几次上门为沈锡良解惑释疑 。“每每想起那些感人而温馨的时光 , 我心里唯有感谢、感激和感恩 。”最近 , 沈锡良利用赫塔·米勒作品重版的机会又对自己十年前的译文进行了全新修订 , 相信新的译本不久将和读者见面 。
每次翻译完成后 , 沈锡良都会约请德国朋友解疑释惑 , 还会找来喜欢的翻译作品 , 对照原文阅读比较 。“只要有时间 , 一定会参加作家协会、翻译家协会和歌德学院的相关活动 。”沈锡良说 , 通过交流 , 了解同行的工作进展 , 以及德语文学新书信息 。
对于沈锡良而言 , “没有翻译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而文学翻译“实在是件折磨人的苦差” , 是“戴着镣铐跳舞” 。因为译者的思维要在汉语和外语间不停转换 , 往往为了一个字或句子苦思冥想 。加上文学翻译稿酬极低 , 大多数人只能在本职工作之外做这件事 。尽管如此 , 沈锡良仍乐在其中 , 在挑灯夜战、孜孜矻矻之后 , 散发着墨香的译著捧握在手 , 喜不自胜 。
采访人员:咸明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