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王安石与苏轼,一个是百官之首的当朝宰相,一个是万众拜服的文坛领袖,他们二人,堪称北宋神宗朝最耀眼的两颗巨星。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章插图
(王安石与苏轼)
官场上,他们是政见对立的政敌,性情上,他们是惺惺相惜的知己,而在文学上,他们则是旗鼓相当的绝世才子。
一般认为,论政治成就,王安石在苏轼之上,论文学成就,苏轼在王安石之上,但是,这种结论也只是就总体而言。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虽然王安石的官职更大,但并不代表他的所有政见都优于苏轼。同样的,虽然苏轼的才华更胜,但也不代表他的每一类文学造诣都高于王安石。比如写哲理诗的水平,二者就不相上下。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章插图
(王安石像)
正所谓“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宋朝是一个成熟沉稳而又善于思考的时代,宋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富含哲理、思想深刻。而王安石和苏轼,正是把宋诗的哲理性和深刻性推向顶峰的人。
那么,王安石和苏轼,到底谁的哲理诗境界更高、思想更深刻?我们不妨选取他们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加以对比。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章插图
(苏轼像)
第一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二首,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登上名山后的感怀之作,都是集写景与说理为一体的千古名篇,而且还都被收录于语文课本,成为人人会背的宋诗经典。
先说《登飞来峰》。该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当时的王安石还不满30岁,初入官场的他,满怀政治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回乡途中路过杭州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章插图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上有座千寻高的古塔,听说鸡鸣时分就能看见旭日初升。
这两句先借飞来峰上古塔之高,表明诗人的立足点之高,后又借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诗人的踌躇满志和满腔抱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我的视线,因为我已经站在峰顶,处于远眺的最高层。
这两句由写景抒情上升到深刻哲理,表明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以及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再说《题西林壁》。该诗写于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当时的苏轼已经年近50,正值由黄州贬谪地改迁汝州任团练副使,赴任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章插图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庐山崇山峻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峰峦起伏高耸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这两句描写了庐山的形态多变,凸显了庐山的难以捉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刻的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正是因为身处于庐山之中。
这两句话锋一转,由写景上升到哲思,如神来之笔,瞬间化腐朽为神奇,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当局之谜,旁观者清”的观点,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