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浅谈唐朝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

导语:《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不仅印证了马伯庸老师的“鬼才”天赋,更引起许多读者和观众对唐朝的各种文化制度的思考。其中,最让人感到深不可测的便是虚构的“大案牍术”。在《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第二章《午初》中有这样一段话:
张小敬放下名单,由衷地感叹了一句。他做不良帅那么多年,破案无数,深知很多事情的真相就藏在人人可见的文卷之中,就看你能不能找出来——此所谓“大案牍”之术。
 成熟|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浅谈唐朝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
文章插图
这里提到的“大案牍术”实际上是通过科学的档案管理知识,来快速的获取某一个维度的信息,通过分析,来得出最终的结果。放在现在,是一种“大数据”的思想。实际上,唐朝并没有所谓的“大案牍术”,但唐朝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马伯庸老师还将靖安司虚构为存放档案卷宗的地方,以方便随时调阅分析。本文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来浅谈唐朝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的沿革和其价值档案学,是一门重要而古老的学问,也是很多高校设置的一门学科专业,其二级专业还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等。档案管理工作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管理不断发展,影响深远。
在欧洲,古罗马人把档案按照发文和收文精心分类管理,一些地主庄园也会将设置自己的档案馆,将日常档案和图书、教会资料等进行综合管理。有按照日期、按照地区、按照事由和保密性等多种分类方式。
 成熟|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浅谈唐朝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
文章插图
在中国,商朝时期已经开始用穿扎成册的甲骨文来管理档案。到了周朝,为了便于使用,周天子还规定了建立档案“副本”的制度,通常将档案存放在宗庙之中,比较贵重的档案还要“藏之以金匮”。两汉时期,著名的兰台、东观等地都是存放各类古籍和档案的场所。《史记》记载:
诸将皆争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 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可见汉初丞相萧何当时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隋唐以来,我国古代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唐朝,不但形成了档案管理的机构和制度,而且,从法律的角度,直接约束了这方面的很多问题。当时有甲历档案、户籍档案、舆图档案、刑律档案等等。据《唐会要》记载,唐朝的档案种类共分18种。
 成熟|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浅谈唐朝成熟的档案管理制度
文章插图
为何要建立档案制度?几千年来,之所以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做档案的管理,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第一,沿袭和发展社会制度,历史档案的保存,对社会制度的沿袭和发展,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第二,维护封建统治,王朝的更迭,对政治军事,乃至户籍、地图等影响极大。在这方面建立相应数据,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第三,专业分类为各领域助力,朝廷档案的分类繁杂,每个领域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刑律档案,对于刑侦破案,减少犯罪等有很大帮助。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
当然,档案管理还有安全保密、文化研究等各方面的意义,随着历史的沿革,每个时代有略微变化。
二、唐朝档案管理的成熟性隋唐时期,档案管理日渐科学,下面从多个类别来说明唐朝档案管理的成熟性。
1.唐朝政务档案管理政务公文作为封建社会发布政令的凭证。唐朝时期,对文书的记载较为完善,对写作的格式(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不同政务档案的保留和归档也非常谨慎。并且制定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颁发全国。若在政务档案上出错,等同于行政能力上出错,所以唐朝官员对朝廷行文的管理,十分重视。和前朝相比,唐朝从制度和法律方面,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