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故宫院刊︱六世班禅东行前乾隆宫廷与扎什伦布寺的交往( 二 )


从这条记载来看,乾隆皇帝曾向六世班禅大师定做了五十六尊无量寿佛像,大师在扎什伦布寺制作了这批造像。当时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和中正殿有很强的佛像制作能力,精品迭出,皇帝为何要不远万里向扎什伦布寺定制造像,此事是否属实,细节如何,厘清“朕建造佛殿”一句所指甚为关键。
乾隆即位之初,曾许愿在位时间不会超过皇祖康熙皇帝,也就是在位不可超过六十一年,并认为如有一天成为太上皇,则应像舜帝一般倦勤身退,不可再居住于养心殿贪恋皇位。因此在乾隆三十五年庆祝过六旬万寿之后,乾隆皇帝便开始规划他归政后的生活区域,即今天紫禁城中的宁寿宫一区,他亲自撰写的《宁寿宫铭》中称:“兹新葺宁寿宫,待余归政后居处,则为太上皇临御之所。”整个宁寿宫区域自乾隆三十五年开始建设,至四十四年基本完工,工程浩大,最终形成了集合理政、生活、礼佛、游赏为一体的宫殿群。从时间上来看,乾隆皇帝向班禅大师定制佛像正是在宁寿宫工程期间,故可以推断这五十六尊佛像应为宁寿宫一区某处佛堂而定制。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活计档》记载了大量营建太上皇宫一区的工程、活计,笔者查阅到了如下记载:
(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库掌四德、五德、笔帖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宁寿宫新建养性殿西暖阁内,照养心殿西暖阁现供紫檀木八方塔成做一座,并供养。先呈样,准时将塔内应供之佛向藏里请来安供。钦此。
于二十九日库掌四德、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画佛像七张,着配匣盛装预备发往藏里。钦此。
养性殿是乾隆皇帝在宁寿宫一区中轴线上建造的重要宫殿,无论从建筑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完全仿照养心殿。自雍正朝,养心殿成为清代皇帝在紫禁城中最重要的起居之所,象征着清帝国的权力中枢。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在养心殿西暖阁建立了仙楼佛堂,佛堂正中即为一座八面七层的楼阁式紫檀木大塔〔图一〕,塔中供奉五十六尊无量寿佛,这处佛堂被认为是乾隆皇帝追求无量寿境地的体现。在太上皇宫中建造的养性殿,体现着乾隆皇帝在帝国中至高无上权力地位的延续,养心殿西暖阁中的仙楼佛堂,也被完美地复制到了养性殿。前文中所引档案,正记录了养性殿佛塔的制作过程。档案中指明塔内佛像“向藏里请来”,并说明佛像样式为宫中绘制,这与《六世班禅传》中的记载完全吻合。来自宫廷和西藏的记载相互补充了细节,通过对读,可以确认乾隆皇帝向班禅大师定做养性殿西暖阁紫檀佛塔内五十六尊无量寿佛一事无疑。
 六世|故宫院刊︱六世班禅东行前乾隆宫廷与扎什伦布寺的交往
文章插图
〔图一〕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内原状、 紫檀木佛塔
养性殿西暖阁佛堂室内陈设至今仍基本保持着清中期的原状,八面七层的紫檀佛塔及塔内供奉的无量寿佛像仍存原处。这五十六尊无量寿佛共为七组,分别供奉在七层塔中,造像造型相同,仅尺寸比例根据塔身收分而有变化。无量寿佛〔图二:1、2、3〕全跏趺坐于素面坐垫上,下承莲座,背后火焰纹舟状背光。无量寿佛头戴五叶佛冠,身披佛衣、璎珞,双手结定印捧甘露瓶。初看之下,它们无论是开脸形象、身体造型以及莲座的双层莲瓣、上层莲瓣中央凹下的样式,还是鎏金厚重的工艺特点,以镶嵌松石为主的装饰风格等,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扎什伦布寺造像的特征;但考究细节又会发现:无量寿佛双手捧宝瓶为珊瑚制成;五叶佛冠镶嵌宝石为水晶、红宝石;背光火焰纹的处理更为规整、柔和,背光上也嵌饰了松石,且所有造像使用的松石色泽均一,质地极佳。这几点则是很难在习见之扎什伦布寺造像中看到的。结合前文所引《六世班禅传》中称造像使用皇帝御赐的珠宝制成,乾隆皇帝在发往西藏的设计稿上,应是些装饰细节也做了具体的指示。可以说,这批造像不但由班禅大师定做,更是融合了乾隆皇帝个人审美及宫廷财力支持的定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