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从历史背景和发展角度来看,匈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收继婚”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婚姻习俗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是匈奴历史发展的一个结果。这样的观点自然不能称之为错误,因为在古代的许多游牧民族都有“收继婚”制度,匈奴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更加证明了“收继婚”制度属于游牧民族,乃至农耕文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婚姻习俗,并不是人为的“恶”。但是我们也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当然,这是以今天的目光去看待古代问题,但确实有一定的立足依据,与大家一起分享观点。在笔者看来,从历史角度看“收继婚”制度似乎并无不妥,这是历史发展的选择,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非常值得注意,这样的“收继婚”制度,其实是将女子看做是氏族的一员、一份子,只能屈从于氏族利益,并没有顾及女子个人意志。
文章插图
比如在《汉书·匈奴传》当中记载,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曾经就以“愿婿汉氏以自亲”,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做汉朝的女婿,也就是要去汉朝的公主,当时出嫁的人大家也多闻其名,正是大名鼎鼎的王昭君。好景不长,呼韩邪单于才娶王昭君3年,便一命呜呼归了西,他的儿子即呼韩邪与大阏氏所生之子雕陶莫皋成为新的单于。根据匈奴的“收继婚”习俗,王昭君此时要再嫁给雕陶莫皋才行,只不过匈奴的这种制度与中原的主流思想严重冲突,王昭君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她的身份特殊,便直接表达出自己“不愿意”的意志。然而,王昭君等来皇帝的意思是“从胡俗”,最终只能是无奈之下,被新单于“复妻王昭君”。
文章插图
如果说“收继婚”的产生是迫于生存压力和财产保留,但是这种习俗发生在王昭君身上,则与生存与财产关系不大,仅仅是一种彰显匈奴强权的代表事件,甚至其中包含了一些政治色彩。在王昭君的“收继婚”过程中,王昭君态度非常明确,却依然没能逃脱命运。所以说,匈奴的“收继婚”制度,最早出现的时候或许是出于环境和生存的胁迫,但是发展到后来,就难免会沾染一些“恶俗”的影子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匈奴的习俗,为什么会有父妻子继这种情况?其原因究竟为何?
- 这件事在中国是禁止的, 在古埃及日本却是习俗, 现已尝到苦果
- 浒山一带的岁时习俗……
- 大清公主远嫁蒙古,为什么都生不出孩子奇葩习俗女人都受不了!
- “小寒”这天全国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 包拯陈州放粮怒铡国舅是否确有其事因他当地还留下来一个习俗
- 《燕云台》中的射柳,延续1300年的习俗,能否恢复不留遗憾?
- 考古盗墓|成为匈奴人的俘虏有多可怕?古代匈奴墓葬揭示了一个野蛮习俗
- 民俗|元旦到了!盘点有趣的新年习俗,你知道几个?
- 民俗|讲给孩子听 | 元旦的起源和各国习俗,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