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年轻时的卢晓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月初的一天 , 和卢晓蓉老师相约在双井恭和苑养老院 , 准时准点 , 卢老师纤瘦的身影出现在大门口 。她特意来接我进门 。
我是因她的新著《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而来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回忆录 。
卢晓蓉生于重庆 , 幼年时随祖父卢作孚到香港 , 并在1952年祖父突然离世后随父母回到重庆 。她在“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环境中长大 , 品学兼优 , 一直不懈努力 , 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 , 然而她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 , 反而屡遭磨难 。直到许多年后 , 她读到了被屏蔽多年的祖父的故事 。
【蒋介石|我写书,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卢晓蓉的夫君是北大中文系老主任、八旬教授严家炎 。和卢老师聊天 , 严老师也到场 , 妇唱夫随 , 相得益彰 。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他而不是别人?
辞别人世已半个多世纪的卢作孚 , 如今是网络上的热门人物 , 这位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航运先驱、民生公司创办人生前可能没有想到 , 他会成为当今众多年轻人的精神榜样 。一位在京城已有不错工作的贵州青年 , 在了解了卢作孚的精神和实践后 , 表示要做一个当代“卢作孚”:“我愿结交天下所有有志于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朋友 , 一起建造世界大花园 。”而这 , 也是卢晓蓉写作自传的动力和目的之一 。
在此之前 , 卢晓蓉从未考虑过要写回忆录 , 因为感觉自己的经历太普通 , “命运更坎坷的人有好多 , 我算不上什么 , 尤其是‘文革’后我考上了大学 , 后半生还不错 , 所以我没有想到要写 。”
直到两年前 ,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看到卢晓蓉的一篇回忆文章 。文章名为《我的忏悔——从人到驴的自白》 , 在文中 , 卢晓蓉用对比写法 , 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比照祖父 , 深生悔愧之心 。她说:“卢作孚小小年纪就确定了以救国救民为毕生目标 , 而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愚昧无知、盲从迷信 。李昕先生看过我这篇文章后就给我来信 。”李昕郑重地劝卢晓蓉:“我觉得你应该写回忆录 。”李昕的建议使卢晓蓉马上有了一个方向 , 那就是介绍祖父卢作孚 。
“可以说祖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被埋没的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有一些机构做他的研究 , 但基本是在很小的学术圈中 。开始是四川大学 , 《卢作孚文集》和《卢作孚研究文集》等是川大的产物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 重心逐渐转移到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 ,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 做了大量研究、宣传、推广工作 , 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文章书籍 。与此同时 , 也有一些媒体陆续参加进来做过宣传报道 。但社会上了解卢作孚的人仍然很少 , 知道的多半也只以为他就是指挥了抗日战争中那场惊心动魄的宜昌大撤退 。”
“但很少有人想一下 , 为什么他能指挥宜昌大撤退?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他而不是别人?如果没有他和民生公司 , 抗战的前景会怎么样?”卢晓蓉说 , “我不是想给他记功劳簿 , 而是希望他的所作所为在今天还可以发挥余热 , 对青年人有所启发 。”
在交谈中 , 卢晓蓉反复提到青年人 , 她在书的序中也写道:祖父小学毕业就走上自学的道路 , 很早就树立强国富民的目标 , 并找准实现理想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 从而将五十九岁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而我却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代 , 像一头蒙着眼睛拉磨的驴 , 盲从迷信 , 愚昧无知 , 虚度年华 。
在白发时回首过往经历 , 使卢晓蓉找到了一条疏解心结的路 , 那就是通过与祖父的对照以及自我反省 , 告诉年轻人 , 要尽快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 然后义无反顾去实现它 。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沙僧本来有机会成佛的,却因做错一件事,如来对他怀恨在心
- 鲁迅先生骂人无数,可是却从来没有说过蒋介石半个不是,关系微妙
- 农村八大俗语教做人道理,看完给跪了,句句在心坎!
- 读书有选择,唱歌就三首,蒋介石的爱好与众不同
-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西苑小学课间操展演
- 自刘邦到蒋介石,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一家族一直是高官厚禄!
- 蒋介石上山算命,道士只说了8字,直到24年后他才明白其中含义
- 那一抹摇曳的红裙,在心里低吟浅唱
- 微小说“这份执念,只能埋在心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