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二 )


 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文章插图
(仌上口下)的字形发展
去字的甲骨文,战国文字都写作(上大下口),从“大口”会意,表示大张着嘴的意思,是“呿”的本字。而大字在战国文字中多写作“仌”,所以,(仌上口下)是去的异体字。(具体可见《字源》161页)。
李先生认为《说文》不了解“去”字本从“大”,以为(仌上口下)是“口上阿”,与字形不合,文献也没有记载。《说文》所载的“(唂卩)”和“臄”才真正与上颚有关。
我们也不必纠结这个字的造字之法,因为它实在是个生僻字。我们只需要区别它与“谷”字的字形就好 。
在本义之外,(仌上口下)还有一个用法,同“噱”。大笑。《广雅·释诂一》:“(仌上口下),笑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仌上口下)字本作噱。《说文》:‘噱,大笑也。’”
(仌上口下)的小篆写法如图:
 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文章插图
(仌上口下)的小篆写法
4、?。读ti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舌貌。从(仌上口下)省。象形。古文?,读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读若沾。一曰读若誓。弼字从此。”象形字,本义是舔。《六书正伪·?韵》:“?,以舌钩取也。”
 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文章插图
(舔)
这里的“三年导服”,指死者死去二十七个月后,丧家除去丧服。《段注》:“导服者,导凶之吉也。”即由悼念死者之凶服引导过渡到吉服。《段注》有:“三年导服之导,古语盖读如澹,故今文变为禫(读dàn,古代除去丧服的祭礼)字,是其音不与凡导同也。”禫之为言淡淡然也,言思念死者之情如此。
一曰竹上皮。指竹子上的青皮。《段注》称:“此别一义,竹上青皮。”
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字象簟形,即?字。”认为?又指席子。
?是生僻字,了解即可,不需深究。它的小篆写法如图:
 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文章插图
(?的小篆写法)
5、只。读音有两个:
(一)zh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只,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章炳麟《文始》:“此合体指事也。”
只是指事字。本义是语气词。用作语气词时有三个用法:
其一、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比如:《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叫声天啊叫声娘,为何对我不体谅!只,表感叹语气。又比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天回来大地皆绿,艳阳高照!用法相同。
其二、用于句末,表示限止。相当于“耳”。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王引之释词:“只,犹耳也。”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它主持结盟。
其三、用于句中。无实义。比如《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君子结婚真快乐,上天降福赐给他。
注意,这是只字本义的用法,也是它最早的用法。
本义之外,只字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只部》:“今俗用这字,亦只之转声。这,犹是也。”比如朱熹《送胡藉溪》:“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只么青,就是这么青。《儒林外史》第一回:“只位王相公(即王冕),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用法相同。
 写错|《说文解字》第369课:“只”字的繁体,你很可能写错了
文章插图
(《儒林外史》书影)
2、同“咫”。元代袁易《杭州道中书怀四首》之二:“往来迷只尺,收敛忽斯须。”这实际是通假用法。
3、“只”字还是姓氏。杨慎《希姓录·纸韵》有:“只,内丘有举人只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