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汉字:句。“句”是《说文解字》540部之一“句”部的部首汉字,也是现代汉语的常用汉字,其详情如下:
句。读音有四个:
(一)gō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句,曲也。从口,丩声。”许慎认为是句是形声字。本义是曲,弯曲。我们看一下字形发展:
《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文章插图
(句的字形演变)
《字源》李守奎先生认为应当“从口,丩声”。理由有二:1、句的本义是“曲也”,凡从“句”得声的字多有“曲”义,如“笱,曲竹捕鱼笱也”、“钩,曲也”等等。“丩”本像屈曲纠缭之开,所以可以作“句”的意符。“口”与“句”均在见纽、侯部,声韵密合,远比“宵”部的“丩”做声旁贴切。2、《说文》卷二别有“从口、丩声”的“叫”。“句”、“叫”结构不当完全相同。这个意见应当来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从丩口声”。
《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文章插图
(弯曲的盘山路)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乐記》言‘倨’中矩、‘句’中钩。《淮南子》說兽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纡曲。如句容、句章、句余、高句骊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钩乙之意。古音总如钩。后人句曲音钩。章句音屦。又改句曲字为勾。”
我们最熟悉的“高句丽”,所以读高句(gōu)丽(lí),指的正是朝鲜半岛的山川纡曲。只有这样读,才符合“句”字的本义。
句的古音都读作“钩”,后人用弯曲义,就读“钩”音,章句(句子的句)就读“屦”音。后来又生出“勾”字,替代了句字的弯曲意义。
《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文章插图
(朝鲜半岛的山川地形)
王筠《说文句读》:“凡曲皆曰句,盖上古无拘、笱、钩三字,但用句。”上古时,没有拘、笱、钩这三个字,都写作“句”。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句”,应当是“丩”字的分化字,就是弯曲纠绕之意。《周礼·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郑玄注:“句兵,戈戟属。”贾公彦疏:“戈有胡孑,其戟有援向外,为磬折入胡,刃向下,故皆得为句兵也。”句戈,一种兵器。装备有句戈的战士,杀敌无所忌惮。
《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文章插图
(句戈)
句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钩子。后来就写作“钩”。《文子·自然》:“若夫规矩句绳,巧之具也,而非所以为巧也。”句,即用“钩子”义,至于那些规矩钩绳,只是发挥技巧的工具,而它们本身并不会产生技巧。
(2)谦恭。《广雅·释诂一》:“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庐辩注:“倨,犹慢也;句,以喻敬。”与其傲慢,不如谦恭。
(3)牵引;挂连。《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吴师分以御之。”杜预注:“句卒,钩伍相著,别为左右屯。”越王将越军编成左右两支互相挂连的部队,让他们在夜里忽左忽右,击鼓呐喊前进。吴军分兵抵御。白居易有诗《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句,用的也是这个意义,不舍得离开杭州,大半的原因是对西湖的牵挂。
《说文解字》第371课:细说“句”字,高句丽,为啥要这样读?
文章插图
(西湖)
(4)拘捕;捉拿。比如:“句魂”,实际就是勾魂。
(5)考核。比如“句检官”、“句稽”。《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每岁句駮省便,出钱数百万缗。”胡三省注:“句者,句考其出入或多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