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文章插图
而作为汉语成员之一的俗语,虽然通俗易懂,低调内敛,但其同样包罗万象,其中有讲民俗民风的、修身齐家的、为人处世的、猎渔稼穑的、生活经验的等等。时至今日,俗语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这句俗语“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其描述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更和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息息相关,且其中大有讲究和忌讳,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其中的数字又代表啥?古人所要传达的寓意又是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文章插图
其实说起来,这句俗语“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是我国对大年初一至初八的另一种叫法。相传,女娲并没有先造人,而是在初一创造了鸡,被称为鸡日,第二天创造了狗,称作狗日,以此类推,初三被称为猪日,初四被称为羊日,初五被称为牛日,初六被称为马日,这六日被称为“六畜日”。在初七这天才创造了人,被称为人日,初八创造了谷子,被称为谷日。
文章插图
此外,在民间有种说法是,根据初一到初八的天气来预测当年是否为大吉之年,如若初一到初八每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必定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景象,而这种预测方式在民间被称为“占岁”。
鸡日这天是大年初一,在人们眼中其职责是能司晨报晓,却不知鸡还有“五德之禽”的誉称。在《韩诗外传》中曰:“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在传统文化当中,鸡在民间被视为吉祥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多地都有贴窗花的习俗,且开年第一天都会以红纸剪鸡制作成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文章插图
至于鸡为什么能排在六畜之首,相信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早在《农家杂谈》中,就有这样一则记录,话说汉朝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连着家中鸡犬都跟着升天了,但是大家的认知中,从没听过猪牛羊跟着升天的。在农村老人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叫做“没有鸡狗不成家”,所以鸡排在了首位。
另外,鸡还能辟邪。在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一有习俗:“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鸡能辟邪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鸡乃是逐阴导阳的祥瑞之物,宋代的《太平御览》中这样记载:“太阳出,雄鸡鸣;阳出鸡鸣,以类感也”,而鸡又被称为“阳精”,是最先感知太阳的高升的,因此一般魑魅魍魉,都会避之大吉。
文章插图
再者就是,正月初一鸡日这天,还有很多禁忌,譬如不能动针线、剪刀、斧子、不能清扫炮竹纸皮等。不能动针线、剪刀是因为怕有口舌之灾,毕竟这两样物件算是危险之物。至于不能动斧子,一般斧子是用来劈柴的,而“柴”通“财”,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初一斧子劈开柴,劈开之后财不来”,而自古以来国人都是“喜吉厌灾”,所以这些习俗,看似不科学,却暗含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狗日这天是大年初二,其职责是安家镇宅、守夜防害。狗是人类的忠诚守护伙伴,在这天人们是禁忌吃狗肉的。其次就是正月初二,这一天是要祭财神、吃馄饨,其中的馄饨又称“元宝汤”,因此民间还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喝下元宝汤,家家祭财神”。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猪八戒俗名为啥叫做猪刚鬣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
- 2021年是辛丑无春年,俗语“牛遇寡妇,十栏九空”,啥意思?
- 封神阐教七人肉身成圣,为啥全都出走看清某人面目不想被暗算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范进中举后为啥疯了?他的官职放你身上,你也一样
- 农村俗语“三九冰上走,过年露一手”,什么意思?道理在哪?
- 宋江死后谁率领梁山一众起兵反宋,为啥水浒中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