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书写“国家温度”, 古稀作家蒋巍调查扶贫不忘“冷思考”( 三 )


 作家|书写“国家温度”, 古稀作家蒋巍调查扶贫不忘“冷思考”
文章插图
蒋巍在陕北杨家沟,和老乡们聊天
对此,在他看来,要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下乡扶贫的干部多是城市出身,且多是党政机关干部,他们对农村较为陌生,对市场经济运行及其规律不很熟悉。类似“两不愁、三保障”这样的“填鸭”政策谁都会,但是把农民群众推上市场经济轨道,从而获得强大的内生动力,就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本事。
蒋巍在书中列举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在某省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扶贫干部汇报了他的一个正在积极推进的大项目,因其帮扶村庄邻近省会,他号召全村农民大举种植蔬菜,然后在市里租一大间门市房,将那里作为村民蔬 菜的“出口”,听起来很美妙,却当场遭到一位农民的反驳:门市房一年16 万元租金能不能挣回来?农民租车开车送菜费用能不能挣回来?蔬菜淡季没菜卖怎么办?如果亏了,等于留下一堆后患。
这位农民当场出了一个主意:可联络联合几个大企业大公司食堂,和这个村合作社共办一个电商平台,双方共养一 辆车,每天各单位需要什么菜、多少菜,在平台发布,由专用车辆送菜上门。村民不出门就可以把菜卖掉了,全场皆表赞同。
在蒋巍看来,这就是一位城市机关干部和懂市场规律的农民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在扶贫工作中,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长效机制。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