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二 )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装束复原团队走进复旦大学,复旦大学舞蹈社身着6个朝代的复原装束
现在装束复原小组凭借自己的专业和认真获得了广泛的、世界性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和新面孔加入到其中。他们在各大博物馆、《国家宝藏》《天天向上》等节目上展示了纯正的中华服饰之美,每年也会定期举办展览和服装秀。正如前文所说,刘帅的初衷从未变过,“我希望我们做的事情能把中国人真正的精神面貌、汉唐气象展现给世界。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不是只有旗袍马褂、裹小脚、留辫子这种形象,我们是如此美丽充满自信。”
02
坚守汉服的活化石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张 斌
ZHANG BIN
知名戏剧服装设计师与丝执文化创始人。先后参与设计制作昆曲园林版《牡丹亭》、上海大剧院版昆曲《春江花夜月》、重庆川剧院《白蛇传》、浙江婺剧院《忠烈千秋》等,为多个国家级院团及戏曲名家,娱乐明星设计制作戏服。为《延禧宫略》《如懿传》等剧制作随身装饰道具,在于正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担任戏曲服装造型设计与制作。
从央视的一档纪录片了解到戏服匠心的传承人张斌,出乎意料的是,他并非一位双鬓斑白的老者,而是一位现代服装专业出身的85后。12年前,他一个人来到苏州,开始了边学边创业的戏服设计师之路。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张斌为郭德纲复制晚清戏服天官蟒
出生于杭州的张斌从小对戏曲耳濡目染,祖辈们在上世纪60年代组建了越剧班社,对戏剧、戏服一点都不陌生的他,在大学时期就加入了话剧和戏曲社,开始自己尝试做戏服。大三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浙江昆剧团需要一个人到苏州来监工戏服的制作,张斌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经过了短暂的观摩学习,毕业后的张斌决定来到苏州,这个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地,从事戏服设计和制作。初来苏州的他也经历了一段相对比较困难的日子,那段时间里,他一边教画画,一边跟着一些亦师亦友的先生们学习传统的技艺。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之后,张斌还是决定辞去教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戏服制作的行业里。辞职后,张斌租了个很小的房子,打了个很大的裁缝台。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张军与音乐大师谭盾合作的“园林版”《牡丹亭》剧照
不久之后,他的创业生涯出现了第一个转折点。当时上海的“昆曲王子”张军与音乐大师谭盾即将合作一版“园林版”《牡丹亭》,在上海朱家角的古镇上演。“真的是阴差阳错地让我做那部戏的服装”,张斌至今仍这么说。这件在上海引起了轰动的戏剧事件,对张斌是一次考验,但更多的是积累了经验、人脉,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决心。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鬓角不是海棠红》手稿图
那次合作到现在已经10年过去了,张斌的工作室也早就不在那个小房子里了。他的戏服设计不仅获得了苏州同行们的认可,也正在走向更大的舞台。《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组来找他的时候,他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全部要保证手工刺绣;第二,戏服的所有容装人员需要他亲自带去,怎么穿戴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第三,交货时间由他来定。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最专业、最完美的呈现效果。一件传统戏服正常的制作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可达数年。张斌每天赶制,做一件交一件,总共做了大概100套衣服,前后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服饰|仙?国风?除了这些,谁说汉服不能潮?
文章插图
张斌工作室陈列的刺绣旗袍,摄影:知了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