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那个“间谍”去世了,英国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去世( 二 )


约翰·勒卡雷对骗术了如指掌,因为他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就拿他的名字来说,“约翰·勒卡雷”不是他的真名。)他原名戴维·约翰·摩尔·康威尔(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1931年10月19日出生于多塞特郡的普尔,在他父亲的支配下,勒卡雷度过了一个破碎的、动荡不安的童年。父亲罗纳德(Ronald)道德沦丧、张扬、巧舌如簧,爱与名流和骗子交往,到处欠账,无时无刻不在行骗或入狱的边缘。(他因欺诈而屡次入狱。)
勒卡雷曾将他描述为“操纵人心、强大、有个人魅力、聪明、不可信任”。
他的家境大起大落。“当父亲顺风顺水时,由私人司机驾驶的宾利停在外面,”他说。“当事情变得有些麻烦时,它停在后花园里,当我们潦倒时,它就完全消失了。”常常会有人来要债。
勒卡雷告诉采访人员:“在小时候,突然你的所有衣服、玩具都被法警抢走了,你无法想象那有多耻辱。”
戴维5岁时,母亲奥利·康威尔(Olive Cornwell,婚前姓格拉西[Glassey])离家出走,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他对此没有什么记忆——他的父亲暗示她病了,又死了——此后他有16年没再见到她。
罗尼·康韦尔虽然坏事做尽,但仍然渴望孩子们得到被尊重的体面,于是戴维被送进预科学校,然后送到舍伯恩(Sherborne)的寄宿学校,他对那里十分憎恶,于是在16岁跑到瑞士,并进了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 of Bern)读现代语言。
在那里,他被一名英国间谍招募,在大使馆做卧底,他的间谍生涯拉开了序幕。除了有两年在英国顶级中学伊顿(Eton)任教外,勒卡雷为军情六处及其国内对应的军情五处做了16年的间谍。
直到几年后,他才承认了早期的职业生涯——他说,这是一种解脱,不用再为它而编织谎言了——他始终对细节含含糊糊。但是,当他离开伯尔尼,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时,勒卡雷一直留意左翼团体中对苏联可能存有好感的人。1960年,他以英国外交官的身份移居德国;他的工作包括审问、窃听电话、组织入室行动并管理特工。
简而言之,他过着三重生活:外交官、间谍、小说家,在红色笔记本上手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召唤死者》(Call for the Dead, 1961)。故事揭秘了东德的间谍行动,以引入角色史迈利和他不忠的妻子安(Ann)而闻名。(安当时是勒卡雷妻子的名字,尽管他们在1971年离婚时,似乎问题来自于他的不忠,而不是她)。
约翰|那个“间谍”去世了,英国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去世】由于雇主禁止用自己的名字写作,他决定用“约翰·勒卡雷”这个名字。多年来,他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最终承认他记不得是否有哪个解释是真的。
 约翰|那个“间谍”去世了,英国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去世
文章插图
作者的第三本小说《柏林谍影》出版后立即受到好评,并在世界范围内畅销。这是一本了不得的书。它的英雄亚历克·莱马斯(Alec Leamas)是一个筋疲力竭的间谍,被派到一个充满欺骗、背叛和个人悲剧的未知世界执行任务,而这个任务完全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对于习惯理清幻想作品结局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结局简直就像当头一棒。
“它以其独有的方式标志着两个时代的边界:一个是神与我们同在的爱国主义时代,对政府和西方道德观信任的时代,另一个是疑心重重、阴谋论、怀疑政府的时代,道德沦丧的时代,”史蒂芬·希夫(Stephen Schiff)在《名利场》杂志写道。就像勒卡雷的许多书那样,《柏林谍影》被拍成电影,由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饰演利马斯(Leamas)。
小说的成功——以及一家英国报纸对作者真实身份的披露——使得勒卡雷在1964年辞去了他的卧底工作,开始全职写作。他创作了一本又一本以冷战为背景的书,包括1965年的《镜子战争》(The Looking Glass War)、1968年的《德国小镇》(A Small Town in Germany)、《卡拉三部曲》和1989年的《俄罗斯大厦》(The Russia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