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我的诗和我的诗歌情结——《长方山行吟》自序( 二 )


"石头瓦片总有用上的时候"。奉此为圭臬,我坚信,久久为功,我的付出,我的努力,我的追求,终有回报。刘勰在其《文心雕论.知音》第四十八篇中论述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演奏上千个曲子然后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然后识别利器。)
1994年秋,经过高考,我入读雁北师院中文系。入学不久,我在《雁北师院报》上发表了《致新同学》诗作一首:
塞外秋日菊正艳,
雁师聚会喜空前。
夹道垂柳频招手,
倾心园丁乐执鞭
一方沃土试身初,
八字薰风吹人暖。
我劝诸君重抖搂,
再写人间好诗篇。
从此,我逐渐迷上了五言,七言这两种形式的诗,并不断尝试写作。尤其是2006年秋季,重返中学,重新担任语文课教学之后,这种嗜好愈发“膨胀"。收入《长方山行吟》中的大部分习作,即成稿于这一时期和此后若干年。如2015年6月18日写的——《夏游白人岩》:
夏游白人岩,
驱车出代县。
炎热访清凉,
繁忙享余闲。
步步石阶高,
层层心境宽。
不为红尘累,
何妨拜慧远。
仿古而不泥古,不受其格律所羁;我手写我心,旧瓶装新酒。如,《登高》:
新邑楼群连,
长方弥黑烟。
踽踽归期渺,
萧萧北风寒。
遥望雁门关,
常思故人颜。
滹水弹鸣琴,
稻香飘两岸。
这首诗在表达对故人故土思念的同时,也触及到了对城市崛起的思考和环境污染的忧虑,合二而一,体现一种"家国情怀","小我"中有"大我。"于我而言,这似乎就是一点儿"突‘破"(自我感觉如是)。又如《心梦》:
辗转乡村执教鞭,
白发悄然鬓角添。
长方山下喜耕耘,
九里十八乐往返。
烛光摇曳备课忙,
心叶婆娑逐梦圆。
风雨兼程三十载,
还将余生作春蚕。
还如《搬家》,《忆M》。
吾生五十年,
未曾离老院。
点滴记忆深,
苦乐常相伴。
门前春韭翠,
屋后秋蔬鲜。
而今忽搬家,
频频回头看。
——《搬家》
春风拂人面,
短信飞古关。
问候虽寥寥,
思兴已翩翩。
不是心有犀,
谁曾月共圆?
回首峥嵘岁,
轻轻把汝唤。
——《忆M》
有留恋,有惆怅,有思念。我不会掩饰自己的真情,情动之时,总想借诗而抒,高歌一曲,融入我的思恋,我的缠绵。亲人的一句安慰,战友的一个电话,同学的一条短信,同事的一声问候,都会拔动我心底的那根神经,那根琴弦。
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苦乐爱皆伴。也遇见过高人,贵人。在真情面前,没有横加阻拦的障碍,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贫富贵贱的身份区别。我极其厌恶和鄙夷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时,发出的那种"舍我其谁",目空一切的冷冷的目光。我曾在《世象》一诗中这样写道:
相识经年未识尔,
人心叵测隔肚皮。
礼尚往来非天经,
狗眼从来看人低。
也曾写过这样的针砭时弊的诗句:
握手言欢的不一定是好兄弟,
笑脸相迎的也非诚心诚意。
"茅台酒"里掺和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红塔山"后面进行着罪恶的交易。
 方山|我的诗和我的诗歌情结——《长方山行吟》自序
文章插图
写诗是我的“副业",也是我的“八小时以外"。我把自己的闲暇之余,全部投入到了读书和写作之上,且行且吟,孜攻不倦。
我知道自己天赋不高,也不贪婪成名成家。但我生性属牛,与生俱来就有股牛劲。所以,“抱残守缺",不能说,一条路走到黑吧,总是有那么一点儿冲动和不甘。这就好比有的人爱抽烟,爱喝酒一样。痒痒了,就想抽一支抿一口,过过瘾。我的心在诗歌的王国里恣意遨游。是自作自受,更是自我陶醉,自得其乐。
 方山|我的诗和我的诗歌情结——《长方山行吟》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