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到秦国去,调研,求职,做人质( 三 )


韩非出身贵族 , 又是天纵奇才 , 虽求学于荀子 , 却敢说儒以文乱法 , 他有抱负 , 有主见 , 有能力 , 唯缺必要的圆滑 。韩非熟读儒学典籍 , 又参悟法家理论 , 其知识水平早已远超同龄的士子 , 所写的文章足以令名家政要刮目相看 。誉满天下的荀子 , 也不是韩非的敬仰 , 他追求的是以法、术与势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体系所主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治世之实践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出自荀子的《劝学篇》 , 在兰陵的日子 , 荀子就已看出 , 李斯与韩非 , 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 都不会沿着他的路走完一生 。荀子自己 , 信仰儒学 , 但又不拘泥于儒学 , 借用法家思想 , 丰富他的治世理论 , 大胆提出了性恶论 , 对抗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是儒家大佬 , 但是极具争议 , 有人说他是儒学中的法家 , 有人说他是法家中的儒派 , 褒贬自在人心 , 他且好自为之 。
李斯与韩非同窗相处 , 李斯羡慕韩非的出身 , 但也相信自己的精明 , 他追求的是位极人臣 , 不在乎流芳百世 。韩非欣赏李斯的自由 , 身无羁绊尽可纵横人生 , 而他则要肩负着家族的使命 , 他必须得与故国共存亡 。李斯与韩非都崇尚法家的理念 , 当着老师的面摒弃儒学的迂腐 , 但荀子、李斯和韩非心里都明白 , 天下总有一天要归于一统的 , 而这霸主当然非秦王莫属了 。
韩非终于要拜别老师了 , 他迫切需要回到祖国 , 秦王必定率先辗轧韩国 , 然后铁蹄将踏遍六国 。韩非不是看不清天下大势 , 也不是不想入秦辅佐秦王 , 以实践其治世施政的思想 , 但是他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韩非回国之后 , 又过了两三年 , 李斯也拜别了老师 , 觉得命运已在召唤他 , 他要入秦抓住天赐良机 。兰陵就在楚国 , 楚国就在脚下 , 李斯生于斯长于斯 , 但他是不会被故乡之情所绑架的 , 秦国庙堂之上的权倾朝野与荣华富贵 , 才是他李斯梦寐以求的人生终极大目标 。
诸子百家|到秦国去,调研,求职,做人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忘江湖
李斯入秦 , 先拜于吕不韦门下 , 通过参与编纂《吕氏春秋》 , 赢得了吕氏的器重 , 并将其举荐给了秦王 。秦王是干大事的主 , 李斯就劝秦王要抓住时机 , 尽早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 , 并献秦王各国君臣离间计 , 提出统一六国必须率先灭掉韩国 。随后 , 李斯就奉秦王的旨意 , 派人持金和玉去各国进行收买或贿赂活动 , 离间六国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 , 果然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 借此李斯被秦王封为客卿 , 客卿就是为外国投奔过来的人才专设的高级官职 。
正当秦王决心统一六国之时 , 东邻的韩国怕被秦国灭掉 , 就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鼓动修建水渠 , 以此来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 , 牵制秦国迅速东进 。后来 , 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 恼羞成怒的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外国来客 , 包括李斯 。李斯赶紧递上《谏逐客书》 , 规劝秦王不要逐客 , 例数四代强秦 , 都是由于广揽天下人才 , 客卿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 像张仪成功拆解六国合纵抗秦 , 才迫使各国不得不屈服秦国 , 秦王欲称霸天下 , 怎么能驱逐帮助大王成就帝业的贤人呢?秦王嬴政明辨是非 , 采纳李斯的建议 , 取消了逐客令 , 李斯仍然受到重用 , 并被封为廷尉 , 即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 位列九卿 。
韩非在兰陵师从荀子 , 学成后返回了韩国 , 已是法家集大成者 , 对法、术、势有独到见解 , 多次建议韩王 , 采用法家主张治理国家 , 也实行变法以图自强 , 但却始终没有被采纳 。郁闷的韩非写就《说难》 , 看似传授游说君王之术 , 研究游说对象的心理 , 实则在诉说困难与苦恼 , 韩王也确实令韩非倍感《孤愤》 。这就是命啊 , 虽然韩国蔑视韩非到无以复加 , 但韩非仍不讲条件热恋着故国 , 照旧不离不弃 , 只是埋头著书 , 《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文章相继问世 。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 , 文锋犀利 , 议论透辟 , 推证事理 , 切中要害 , 构思精巧 , 描写大胆 , 语言幽默 , 于平实中见奇妙 , 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后来 , 韩非的著作传到了秦国 , 秦王嬴政读之赞不绝口 , 要不惜代价使此等人才为己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