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台|实验区三所学校认定为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


 岚台|实验区三所学校认定为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
文章插图
精美的手绘灯笼作品
平潭网12月15日讯(融媒体采访人员 冯荣/文 陈澜清/摄)走进澳前中心小学艺体馆,一个个造型美观且充满想象力的手绘灯笼,将艺体馆打造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灯笼海洋。12月9日,岚台传统灯笼非遗项目授牌仪式在平潭澳前中心小学举行。经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旅游与文化体育局联合认定,平潭澳前中心小学、平潭岚城中心小学、平潭城关小学为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
创作手绘灯笼 争当非遗传人
岚台|实验区三所学校认定为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非遗进校园,能吸引孩子吗?此次传承仪式,给出了答案。
在三所学校现场手绘时,采访人员看到,这里展示的手绘灯笼图案各不同。
现场,学生们化身为“非遗小传人”,手绘灯笼。他们分别来自城关小学、岚城中心小学和澳前中心小学,年纪虽小,但个个却“身怀绝技”。
澳前中心小学学生们在伞灯上进行国画创作,只见他们先用铅笔在伞灯上打底稿,再用狼毫小笔勾线,然后晕染底色再染表色,根据刻画这幅画的画面调整颜色;城关小学学生们在灯笼上创作花卉图案,再利用各种贝壳海螺进行装饰;岚城中心小学学生们则将京剧脸谱、京剧人物、剪纸等中华传统工艺作为元素,融入手绘灯笼创作中,一旁还摆放着学校编制的校本教材……
看到孩子们的灯笼作品,到场的家长禁不住感叹。“此次活动很有意义,既锻炼了孩子手作能力,又更加热爱‘非遗’文化。”城关小学学生林锴鸿的家长胡燕云说。
亲自动手制作非遗项目,许多学生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岚城中心小学学生翁梓涵表示,手绘灯笼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能锻炼耐心。“从三年级加入伞灯社团,通过社团学习,对原本陌生的伞灯文化更加了解,也能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翁梓涵说。
成立非遗基地 授牌三所学校
授牌仪式上,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台工部,为澳前中心小学、岚城中心小学、城关小学的代表颁发“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牌匾。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了“第二春”,慢慢走进大众视野,甚至走进校园,与学生亲密接触,以此更好的传承、弘扬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基教处处长刘培钦表示,这些非物质遗产文化项目走进校园,是一种可喜的象征。一方面,孩子们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说明优秀文化传统后继有人。孩子们在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灯笼是岚台共有的文化符号,台湾同胞、师生一起参与,表明两岸一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希望有更多交流和合作机会,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刘培钦说。
据介绍,此次岚台传统灯笼非遗传承基地的认定,让非遗项目真正走进校园。期待学校借助传承非遗项目传统灯笼这一特色教育资源、有计划把它转变成学校特色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传承文化血脉 打造精品项目
当天,三所“传承校”还分享了各自交流非遗项目传承经验。澳前中心小学校长周斌表示,岚台传统灯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此次授牌对学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下一步,我校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灯笼制作社团来,让海峡两岸师生携手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周斌说。
“开展非遗传承工作,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在手绘灯笼创作中融入台湾伞灯元素,有利于孩子建立闽台两岸一家亲的情感联结。”城关小学校长王玫说,下一步,学校课程将把平潭贝雕、伞灯艺术两项融合在一起进行普及与推广。
岚城中心小学编写了伞灯艺术校本教材,以伞灯艺术教育来带动提升其他艺术项目。岚城中心小学校长翁绳乐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在全校推广伞灯艺术。“作为学校的传统精品项目,接下来,学校将发挥现有的师资力量、教育水平,将伞灯艺术继续传承下去。”翁绳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