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新增1|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3.48万家

12月15日,202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透露,目前,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总建筑规模381.4万平米。在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截至目前,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6.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占全市的38%,注册企业数、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
 间新增1|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3.48万家
文章插图
释放产业活力 登记注册文化企业五年间新增1.88万家
据介绍,本次论坛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由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论坛以“交汇·变革·再塑—新征程中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主题,深入探讨历史交汇点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探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论坛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文创实验区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改革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升级,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形成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
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不断攀升。企业数量方面,目前,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上市企业方面,区域内现有上市挂牌企业52家,五年间新增48家。2019年,文创实验区111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362.2亿元,同比增长7.5%,占朝阳区文化产业收入的50.4%,占北京市的10%,占全国的1.57%。
在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截至目前,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到6.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占全市的38%,注册企业数、规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2019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703亿元,2020年1-9月实现收入1461.8亿元。2020年北京市首批认定98家市级园区,朝阳区有32家, 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居全市首位,其中实验区16家。
聚焦“腾笼换鸟” 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据介绍,五年多来,文创实验区深挖文化富矿,加快腾笼换鸟和转型发展,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形成了“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作为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和保护利用先行区,近年来,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3种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文创实验区共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总建筑规模381.4万平米,其中郎园、莱锦、懋隆等园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
据了解,2020年8月北京市认定的市级园区名单中,朝阳区有32家文化产业园区入选, 占全市32.6%,居全市首位,其中文创实验区占16家,充分彰显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优势。
提升金融赋能 疫情以来已为实验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贷款54.67亿元
五年多来,实验区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上始终坚持“搭建体系、务求实效”两手抓两手硬,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文创实验区于2016年8月率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打造“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信用融资服务闭环,四年来,累计为朝阳区1080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175.2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三分之一。
2018年8月,文创实验区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动“政策+金融”产业促进机制发挥效力。同时与北京市“投贷奖”“房租通”等政策进行市区联动和叠加,进一步放大引导作用。另外,文创实验区还设立了北京市首支区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了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今年疫情以来,合作金融机构已为实验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贷款54.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