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朗|一座不像撞击坑的南部“巨无霸”——德朗达尔(Deslandres)

今期要同读者分享的月面地貌是位于南部地区的德朗达尔撞击坑, 在众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中, 它以直径227千米被列为第三大, 次于排行第二的克拉维斯。两者的直径仅相差约3千米, 就是这小小的差距, 令这两座环形山的排名先后惹来很大的争议, 也令笔者感到很大的疑惑。在开始写这篇有关德朗达尔环形山的稿件时, 特别参考不同的月球书籍, 也在网络上找寻这方面的数据, 务求得出一个较明确的答案。
参考网上中文维基百科的数据时, 在描述德朗达尔的内文中列出它是位居第二的(英文维基百科则列出是第三); 可是在数据栏中列出的直径资料内, 克拉维斯的数值是230.77千米,而德朗达尔是227.02千米,这可真矛盾了。再查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官方网页, 两座环形山直径的数据与中文维基列出的完全相同, 而排名次序的疑惑亦应解决了。在月球观测者的角度来说, 无论德朗达尔或是克拉维斯的排名如何, 两者都是非常有趣和可观性极高的撞击坑。
德朗|一座不像撞击坑的南部“巨无霸”——德朗达尔(Deslandres)】德朗达尔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撞击坑, 约形成于39~45亿年前, 其后被外来物不断地撞击, 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以致它的外形在昔日质量不太好的望远镜下, 看起来真的一点也不像一座环形山, 只像一片平原, 因而早期被称为赫尔平原(Hell Plain)。赫尔的名字来自坑底33千米直径的细小撞击坑; 其后著名的英国业余月球观测家威尔金斯(H.P. Wilkins)和摩尔 (Patrick Moore)称它为贺尔碧格(H?rbiger)。直至1948 年才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名称为德朗达尔, 以纪念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 他曾经是著名的巴黎默冬天文台(Meudon Observatory)台长。
 德朗|一座不像撞击坑的南部“巨无霸”——德朗达尔(Deslandres)
文章插图
图1位于月面南部的德朗达尔(1), 其周边都是一些非常有名气的地貌, 包括北方的直壁(3)、南方的第谷撞击坑(5)、东面的沃尔瑟撞击坑(2)和西北面的断裂撞击坑皮塔屠斯(4)。在德朗达尔的坑底上有两座比较显著的卫星坑赫尔(6)和莱克塞尔(7)。(本文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拍摄。图片方位:北上南下,东右西左)
德朗达尔身处的地域, 周边都是一些甚具名声的地貌(图1)。在其北方是有月面倚天宝剑之称的直壁(Straight Wall),南方是有辐射纹之父称号的第谷(Tycho)撞击坑,其西北方是底层断裂撞击坑的佼佼者皮塔屠斯(Pitatus),其东面邻居亦是月面古老撞击坑的一员沃尔瑟(Walther)。四周都被强敌围堵着, 难怪德朗达尔会被很多月球观测者忽略了。不过当你对它有了点认识的话, 就会另眼相看了, 忍不住会多看看它;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它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秘景。
由于德朗达尔的坑缘受到严重的破坏, 它的外貌看起来真是有点残垣败瓦之景象, 不过在望远镜视场内去寻找它的踪影, 就是对一些新的月球观测者来说, 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找到直壁, 在它的南面便是德朗达尔了; 再者德朗达尔的坑底西侧有一座坑缘明显, 呈圆形的小型撞击坑赫尔(Hell),看见了赫尔, 便可确定德朗达尔就在眼前。赫尔的名字取自18世纪的一位匈牙利天文学家, 直径只有33千米, 约形成于32~38亿年前; 它的坑底并不平滑, 布满了一些小山丘, 靠近东坑缘附近是一座很显眼的中央峰, 高度只有一千米。
有趣的是在西坑缘中部, 有一座直径只有3千米的小坑, 在适当的晨光照射下, 看起来就像一颗小小的珍珠, 闪闪生光。赫尔虽然是一座细小的撞击坑, 但却拥有19座直径由3千米至22千米的卫星坑分布在其周边, 直径最大的是赫尔A(20千米)和赫尔B(22千米)。仔细观察, 在赫尔的东南方紧贴着一座已受摧残的撞击坑遗迹, 其南面坑壁仍可隐约辨认出来。赫尔东北方一带的德朗 达尔坑底看起来比较平滑, 难怪被昔日的月球观测者错认为是一片平原区域。将视线转移到德朗达尔的南坑缘, 这处被一座名为莱克塞尔(Lexell)的撞击坑盘踞着, 直径有62千米。莱克塞尔也是一座不完整的撞击坑, 它的北面坑壁被冲刷掉了; 东部坑缘比西部的略高, 坑底比较凹凸不平, 近东坑缘附近有两座很细小的坑洞并列在一起(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