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弘一法师,一个新旧时代相结合,却活出最高水平的人物,他才华横溢,却冷眼看生死,临终之际只留“悲欣交集”四字,便慨然而亡。
世人惊奇,这样一个活到通透又淡泊的人,是不是早已经预算出了自己的死期?不然为何会如此坦然?今天我们就走近弘一法师,看看他都经历了什么,为何会有如此“未卜先知”的能力。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文章插图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诗意傲然的天边云朵
如果将弘一法师的一生分成两个部分,那肯定是一半红尘一半佛缘。没办法,他的一生轨迹太过清楚了,出家之前活得诗意而多才,出家之后又过得淡泊而自信,这样的人生很少有人能轻松驾驭。
弘一法师出家之前是有名字的,那就是李叔同。
说起来,弘一法师的出生也算特别,父亲当年已经68岁,而母亲却只有19岁。相差如此巨大的年龄差,恐怕弘一法师自己也接受有点困难。但他的父亲在其5岁时便去世了,这算是少年丧父之痛。
可以想象,这时的弘一法师与母亲在李家的地位非常尴尬,他个性的受冲击时间应该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有人说,弘一法师5岁便已经对佛学产生了兴趣,那其实只是他当时生活无奈的一种表现,大概还真说不上与佛家续缘这么高深。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文章插图
看看他12岁时写下的诗句: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如此悲凉却充满醒世意味的诗句,该是何等苍凉少年心的酝酿?
后来,弘一法师慢慢长大,母亲却又去世了,这一年他26岁。这对于弘一法师而言是非常痛苦的,父亲早丧,导致他与母亲生活悲苦。而在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可以让母亲享受天伦的时候,她竟早早辞世。
这样的人生对弘一法师可能过于凄惨了吧?所以,这时的弘一法师为自己化名:李哀。
正是因为心中的哀伤难平,26岁的弘一法师在埋葬了母亲之后,毅然离开生长的土地,东渡日本去留学了。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而今,父母俱亡,还有什么能牵绊这朵飘零的无暇云朵呢?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文章插图
弘一法师在日本很快就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成为将西洋音乐、绘画、戏剧引入我国的第一人。但是,这不妨碍他内心的凄凉,对于人生,对于情感,弘一法师从来都是重而不留的。
当时,他的好友许幻园家里破产,与大家辞行。弘一法师挥笔写一经典曲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这不是送别,是牵念,是惦记。因为在弘一法师的心里,每个人都是一朵云,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了,就会自由而去。父母如此,朋友如此,包括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要想知道他为何能淡然预期自我死亡的想法,从这里就能窥见一二了。
 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留下“悲欣交集”四字而去,他真的能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文章插图
弘一法师的后半生:泥土一般朴实的生命之花
前半生的弘一法师没有安定之所,内心始终是飘的,哪怕才华压身,却无法让他静下来。但他后来到了杭州,在这里他一呆就是六年。虽然当时他从日本回来时已经有了心爱的人,却从没有想过什么白首偕老之永恒。爱一个人就是在心里爱着她,对于弘一法师而言,这就是现实。
特别是当他到了杭州之后,经常去虎跑寺听佛法。这时的弘一法师才真正开始明白,想要求得内心的安定,一切的物质都是不可能给予的,唯有放下。所以,他曾这样说过:人生有三个台阶,第一是温饱,即吃、喝、住。再上升一步便是艺术,达到尽善尽美才好。而如果艺术再升华,那便是思想意识。
这似乎恰恰就是弘一法师的一生真实写照,他从小与母亲为着吃喝住而看人脸色,长大了有能力去求学,让精神上得到提升,并从艺术中实现才华展现。最后,他出家了,这便是思想意识上的升华,谁也替代不了,那是他个人的人生台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