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是对我国四川一带饮食特征的统称,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各地川菜风味比较统一,是我国民间最大的菜系。川菜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其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巴蜀国。根据近些年出土的考古文物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的古巴蜀国有着灿烂的文明。但从这些文明中我们仍然不能知道当时的烹饪与现代川菜的联系。现在人们对川菜的印象多是“麻辣鲜香”。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性。由宴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最具代表性的就算是四川火锅了。
文章插图
四川火锅,大约出现在清道光年间,据有人考证其发源地是长江之滨泸州的小米滩。以前长江上跑船的船工常宿于小米滩,停船后即生活,火上放一瓦罐,加海椒、花椒做汤,以祛湿,想吃什么菜就加入什么菜,烫熟即食,味道很好。后来这一方法传至重庆,形成重庆火锅。
文章插图
民国时四川作家李哲人的《风土什志》中对重庆火锅的形象和发展做了描述:“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肉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即经济又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调配,以求干净适合不同人的口味。"
文章插图
由此看来,火锅确实最初为船工们所用,后来在重庆发展成形。到抗日战争时期,国都迁往重庆,政要、军官、金融巨头、商人、士兵等都喜欢去吃火锅。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一些国军老兵不能忘记重庆火锅的美味,以至有人在台湾开起了火锅店。近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改善,注重吃喝,重庆火锅发展迅速,火锅街、火锅楼比比皆是,卤汁、用料、调味有所创新。
【 古巴蜀国|步入寒冬,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四川火锅的起源与种类】
文章插图
受重庆火锅的影响,四川各地也兴起了火锅,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成都火锅有鸳鸯火锅、肥牛火锅、鸭肠火锅、毛肚火锅、海鲜火锅、牛杂火锅、粥底火锅、滋补火锅、蛇肉火锅等。泸州有三色火锅、川南汤火锅,味道也很鲜美。还有达县酒鸭火锅、海马火锅,内江的鲢鱼火锅,宜宾的烧火锅,长宁的竹荪火锅,秀山的狗肉火锅,温江的豆花火锅,新津的鱼头火锅,西昌的酸汤鸡火锅等,均很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