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顺子|照出现实的困顿与希望,《装台》胜在「不装」|理中客剧评

“苦些累些,不愁;吃吃谝谝,不愁。”《装台》开场,随着《不愁》的歌声响起,一幅属于西安人的市井画卷徐徐展开。没有大唐不夜城的流光溢彩,不见大雁塔下游人如织,西安城墙永宁门下,一脸褶子的主人公刁顺子骑着破旧的三轮车出场了。一张嘴,满口地道的“陕普”;一招手,视线所及都是皮糙肉厚的西北爷们。曾经那个带着“滤镜”的网红城市,就这样以“素颜”之姿扑面而来,热气腾腾。一群给他人做嫁衣的装台人,一地鸡毛蒜皮的生活风波,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累并快乐着的“打工人”日复一日的生活?正是这一抹真实的底色,让《装台》的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在一众“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作品围攻之下,拿下实时收视率破2%、豆瓣评分8.4、知乎评分8.7的“战绩”,如一碗油泼辣子般,老少通吃。
 刁顺子|照出现实的困顿与希望,《装台》胜在「不装」|理中客剧评
文章插图
《装台》广受欢迎,离不开自身的底气。陕西作家陈彦的原著,给了故事厚重的筋骨;陕西的美食、方言、秦腔,构成了剧集高辨识度的外在质感;新时代劳动者身上所散发的动人光芒,映射出当下社会奋斗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核。从仰视到俯视,从悬浮到真实,恰恰是《装台》的“不装”,让生活剧终于有内味儿了。何为“装台”?百度百科里也没有一个清晰权威的解析。按照刁顺子他们自己的说法,是离艺术最近的职业。事实是,这职业蹭了点艺术的边,但却也有些勉强。简单而言,装台就是搭戏台子,装台人周而复始攀爬在舞台上安装灯光、幕布、音箱,有时像耍杂技一般高空悬吊,干的多半是体力活,赚的是辛苦钱。刁顺子这伙人相对更惨,他们在发展不景气的秦腔剧团装台,平日只能靠拉点“野活”维持生计。可即便如此不起眼的工作,这群装台人依然看得无比神圣,在新人加入时一再强调,这并不是“搭台”,而是“装台”。
 刁顺子|照出现实的困顿与希望,《装台》胜在「不装」|理中客剧评
文章插图
生活二字本就不易,前面加个“讨”字,又何其沉重,《装台》开篇的第一场重头戏就是讨薪。在铁主任的牵线搭桥下,刁顺子带着装台师傅们揽了场外活,谁料一群人辛辛苦苦搭的舞台,演出结束却发现老板跑路了。活干完了钱没拿到,别提心里有多憋屈,夹在铁主任与手下之间的刁顺子更是两头受气。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讲得凄凄惨惨戚戚,《装台》却举重若轻地给生活的苦难加了点作料。刁顺子虽然生活在底层,但头脑灵活,凡事儿拎的清,并自带幽默感。比如看彩排时,他跟铁主任催要工钱,铁主任不屑地说:“有我在你怕啥呢嘛,人老板财大气粗的,在乎你这点碎毛毛钱?”刁顺子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老板要是不像铁主任,那就成了。“看铁主任不高兴,又是一通马屁,把铁主任哄得舒舒服服。
 刁顺子|照出现实的困顿与希望,《装台》胜在「不装」|理中客剧评
文章插图
演出结束后,见老板跑路,铁主任没了人影,刁顺子既要稳住兄弟们浮躁的情绪,又要想方设法把工友们的钱要回来,他明面上说着不让工友们去找铁主任的家属闹事儿,实则自己卷了被褥,用他口中“不得体”的方式住进了铁主任家,最终讨回了大家的工钱。为了生活,刁顺子每一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不过是为了赚点小钱。人生艰难而琐碎,他只能不断地低头,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苦熬度日,他常说“咱是下苦的人”,并以此宽慰自己。实际上,那点活命钱可不好挣,比如某“变态灯光大师”来了,顾盼自雄,一会儿要这样装,一会儿要那样装,出尔反尔,刁顺子们折腾了一夜,腰快累断,一切又回到原状,可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刁顺子的生活从来也没顺利过。第一次结婚,妻子跟人跑了,留下一个脾气乖张的女儿刁菊花;第二次结婚,丧偶,留下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韩梅。故事一开始,刁顺子就仓促地迎娶了第三任妻子蔡素芬。结果等待他的,是新婚妻子蔡素芬、亲生女儿刁菊花和养女韩梅之间无法回避的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