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静|澄净内心的艺术——刘建国那一年的那些画( 三 )


 澄静|澄净内心的艺术——刘建国那一年的那些画
文章插图
《煨桑》
画如其人,画如其心。刘建国的创作大多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感受,时代的感受,物像的感受,心灵的感受。画面是画家的心境语言。他的每一幅画都有激情点,这就是表达对象触动自己的地方;每一幅都融入了画家的心境、情绪、思想、灵感。这与迎合社会心里而言,抑或趋利社会时尚而论,刘建国都是那种格格不入的画家。在绘画学习成长时期,艺术追求的心扉大开,受着各种情感的刺激,呼吸着新鲜的学术空气,分享完导师以身作则地指点,再去看天南海北的画展;完成了忐忑不安的课业,就在奇思怪想的圈子里过滤理智;流览过多姿多彩的画坛风景,又回到笔墨技艺的研习。如果说艺术家的情操要有激动心灵的力量,必须有完美的形式来做他的外表,那么,在作品中表现艺术的纯粹和生活的虔诚便是他艺术追求的美丽。也因为如此,刘建国在画面上留下的符号总是能与观众建立起直接而难忘的联系,作品反映出现代生活的速度与活力,现代人的秉性与情绪,是他不假思索的感情倾泻,珍重具有个性特征的能力不仅使他成为一域水土上的一个好画家,还使他在亦步亦趋的前行中上升为这个时代可圈可点的艺术家。
敬畏平凡的人文情怀
每个书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生态环境。刘建国也不例外。这位出生在河南修武的70后,从师范学院到师范大学,从专科、本科到获得河南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从中国美协人物画高研班到中国国家画院的高研班,师从中国国家画院导师陈钰铭先生的刘建国,在平凡的生活背景和环境中,文化素养和绘画艺术智识伴随着他的人生成长日积月累。
不得不说,刘建国是敬畏平凡的受益人。他创作的《乡戏》(120x240)就让我们对平凡的乡土文化生活有一种重温的新奇与亲切。在好似村户人家屋后柴火堆与皑皑白雪覆盖山丘的模糊背景中,朝我们走来的两个汉子,一身闲暇出门的行装,一副硬朗健壮的身板,一脸惬意自足的表情,一种闲适轻松的姿态。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画家在画题中回答了。而在画意中回答的是你我心中或许有、口中却还无的疑虑,还有灵魂的拷问。画家热爱并流连在平民生活的场景中,在田间耕作劳累间歇的季节,闲暇时日三两成行去看《乡戏》洋溢在脸上的自满,生动地描绘出农民朴质的生活本性。刘建国的作品就是这样,构图并不复杂,人物什么时候都处在主导地位,他们的身份、心境、情感,他们的生活状态、性格、感受,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理解、依存,他们在自然空间生存的无畏无惧、执著前行,都在人物丰富多彩的形态中,都在笔墨自如的技法中,都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画意中。
 澄静|澄净内心的艺术——刘建国那一年的那些画
文章插图
《乡戏》
刘建国是那种不善言笑的严谨人,犹如他对绘画艺术一样,一丝不苟地创作每一幅作品,处理每一个细节。但千万不能因此而误以为少于言笑的严谨是缺乏激情,恰恰相反,他对乡土气息有着深刻感悟的情愫,对耕耘在黄土地的平凡有着深厚敬仰的情怀,他把表现凡人喜怒哀乐的情感和揭示他们对乡土生活热爱的情愫,内化为粗旷而厚重的笔墨,具化为对天地敬畏和对平凡歌唱的画面,形象的呈现并诠释了自然的伟大、灵魂的高贵、意志的坚韧、性格的善良、人文的血脉。他的那些作品中弥漫的人文情怀,那些题材表达的人文关怀,那些场景呈现的人文景象,那些画面营造的人文氛围,那些意境创造的人文情绪,那些人物蕴含的人文血脉,无一不是在用绘画艺术阐发人文、诠释人文、具化人文,宣泄他审美意识中丰富多彩的人文感受。
刘建国的人文关注都在他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好像是在用绘画艺术记录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生活的世界,也是心灵的世界;是原生态的生活,也是艺术发掘的生活。这里有形形色色的景象,让画家们浮想联翩,让画笔出神入化,让墨色变幻莫测,让画意韵味丰富,让画面生机勃发。刘建国选择了关注平凡。这不仅是他创作题材的选择,也是创作主题的表达。在他的作品里,无论人或事,无论情或景,无论物或像,都泛滥出浓郁的乡土平凡,尽管平凡得微不足道,但却朴实无华。乡土入画表达的是一种深厚的情结,一种人文的思念。在不知不觉中,刘建国的创作形成了乡土主题的格调。反应中原农民生活的《农耕》,反应西北牧民生活的《高原清风》,反应巴蜀民众生活的《蜀味》系列,反应高原藏胞生活的《晨曦》,他把艺术创作的目光落在乡间平民的生活,把绘画主题集中在对平凡的关注。他把那些平凡演绎得多姿多彩,寓意深长。对一个优秀画家来说,这绝不是一个绘画艺术选题的单纯偏好,而是绘画艺术心境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