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唐代女性真的比宋代女性更潇洒吗( 二 )


 唐代|唐代女性真的比宋代女性更潇洒吗
文章插图
传统的绣花鞋。宋代有些女性缠足,缠足的鞋是女性制造的,反映出她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而这种鞋的消费者也是女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她们的身体行为被鞋所规范。物并不简单,它传达出丰富的讯息,对人有很强的指示性和规范性,却很少引起人们思考。问:宋代留下的物太少了,怎么去研究呢?许曼:宋代的物存世不多,要借鉴文献记载,好在古人留下了一些相关资料。此外,我跑了好几次福建做田野考察。在福建博物院档案室的文件柜里摆放着一摞摞的牛皮档案袋,里面的纸有的已发黄、变脆,但记录却很详细,字迹也很工整,是老一代文物工作者留下的宝贵材料。有的完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文化单位受冲击,大多陷于瘫痪状态。而这些地方考古工作者却还在兢兢业业,认真细致的工作,他们的敬业和奉献让我非常感动。我当时下决心,一定要在我的研究中将这些材料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工作的价值。这本书出版,与读者见面时,我感到如释重负。
 唐代|唐代女性真的比宋代女性更潇洒吗
文章插图
“夫妻对坐”古墓壁画在国内很多,主要以北宋、金代两朝为主,地区上以中原地区的山西、河南为最多。除了看考古报告,我也找考古工作人员聊天。我们在省级和国家级考古期刊上看到的都是他们发掘的大中型墓葬。而他们平时工作中碰到得更多的其实是平民墓葬,往往就是一个土坑,随葬品很少,这类墓葬却不会出现在学术刊物上。论文完成后,我的博士导师也吃了一惊。问:为何您的老师也会吃一惊?许曼:虽然宋代有男女区隔的正统理念,大家都能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死后的世界却是可以依照理想来制造和安排的,我的博士导师也猜想墓葬可能更能体现出儒家的性别理念。可从我研究的墓葬实践上看,宋人在两性关系上处理得很灵活,并不符合“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等儒家传统理念的要求。事实上,虽然《周易》中有:“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但那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宋代的士大夫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基于自己对家,对社会、对国家,对天下的责任。但他们在现实中一般不干涉女性的具体生活。因此前中原长期战乱,加上北方异族的巨大压力,为解决政治、社会的种种困境,宋代的一些士大夫提出要全面复兴传统儒家理念,他们在家范、家训中强调“男外女内”“男尊女卑”。这些人主张和推崇男女区隔,这恰恰也说明,在现实中这一点做得并不好。宋儒虽然在教谕性文本中言辞激烈,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他们的态度却异常灵活。 如果 “男外女内” 与仁、孝、义等更重要的儒家基本道德原则产生冲突,它是可以被放弃的。朱熹其实不古板问:理学家给后人的印象往往古板、不宽容的,他们也态度灵活吗?许曼:是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熹,人们常将他视为古板、教条的老夫子,但深入史料,就会发现那是后人的歪曲和重塑。明清以朱熹的学说为教科书,道学成了国家正统,后人想象和重构的是一个古板、严肃又有权威性的朱熹。
 唐代|唐代女性真的比宋代女性更潇洒吗
文章插图
理学家朱熹。在现实生活中,朱熹是非常灵活通融的一个人。朱熹的父亲朱松去世时托孤于刘子羽。朱熹在刘家长大,刘子翚等人是他的启蒙恩师。朱熹长大后离开刘家,却一直与刘家保持联系。刘子羽的夫人卓氏曾为亲生儿子谋官。从传统价值的角度看,女性在男性的仕途上扮演主导性的角色是逾矩而过分的。朱熹听说后主动给卓氏写信,措辞谦卑,对卓氏的强势没表达出丝毫不满,只是提出她打算谋求的职位不利于年轻人发展,但他还是尊重卓氏在这件事情上的决定权。此事结果如何,没有记载,但从旁证看,卓氏并没理会朱熹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