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中供铁军是怎样炼成的?六千人主帅的亲历回忆
文章插图
文/ 曹彦君 编辑/ 陈晓平
阿里巴巴成长史中 , 有过一支威名赫赫的B2B销售团队 , 叫做中供铁军 。
俞朝翎是阿里巴巴原B2B直销总经理 , 13年阿里人 , 担任过六千中供铁军的总指挥 , 亲历并参与铁军建立到辉煌的全历程 , 马云称他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针” 。
俞朝翎一手带出了两位集团合伙人、一位集团副总裁 , 以及众多销售冠军和集团高管 。
中供铁军也向中国互联网行业输送多位干将 , 包括滴滴创始人程维、同程网CEO吴志祥、美团前任COO干嘉伟、去哪儿COO张强等 。
文章插图
来源:中信出版社
离开阿里后 , 俞朝翎投身于企业教育行业 , 先后创立创业酵母和酵母商学院 。
基于阿里的业绩增长和人才培养体系 , 俞朝翎创作《干就对了:业绩增长九大关键》一书 , 复盘企业实现业绩增长的九大关键步骤 , 他向《21CBR》采访人员分享了铁军主帅的成长历程和实战心得 , 以及如何让管理更具颗粒度的方法论 。
中供的起家
2000年2月 , 我随被收购的公司进入阿里巴巴 。
所在公司伟业网络的老板 , 是以前马老师“中国黄页”的总工程师 。 马老师成立阿里巴巴以后 , 1999年10月开始谈收购 , 当初只愿意要一个人 , 我的老板李琪 。 李琪说 , “你要我进来 , 那我公司所有人要一起来” , 我就进入了阿里巴巴 。
伟业网络主要业务是网络传真 , 原来发一份传真可能要一、二分钟 , 发到美国大概27块钱 , 通过互联网 , 只要五六块钱 。
我之前是主管 , 进阿里后做了Sales , 进入中供后 , 大概做了三个月销售 , 后来恢复主管身份 。
文章插图
曾任中供全国总经理俞朝翎
我是杭州人 , 技术出身 , 给工厂里的机器画图纸、做维修 , 觉得技术不太赚钱 , 改行销售 。 从来没做过的人 , 转型销售基本上会被淘汰 , 我做过三四家公司 , 不顺利 , 在杭州找不好了 , 又去深圳待了将近十年 。 后来 , 父母觉得家里没人 , 我哥也出国了 , 才回杭州 。
因为被收购 , 我起初在阿里有一些不舒服 , 被领养、被歧视的感觉 , 半年以后就顺利融合了 , 大家都是年轻人 , 时间久了 , 能感受到是同一家公司的 。
中供最初只是销售团队 , 做的产品是e-solution , 关于企业定制化网站服务 , 在2000年左右 , 从to B的角度来说 , 做网站最流行 , 比较容易收到钱 。
2001年时 , 我们发现模式不对 , 做网站大部分个性化 , 交付时间长 , 最长情况 , 客户付完钱之后的一年内都没有去确认 , 不利于财务收入的统计 。 马老师提出来 , 决定开发“中国供应商”这个产品 , 采用模板化的资产 , 要的是信息流 , 而不是个性化的网站 。
当时 , 中供销售团队二十几个成员 , 唯一工作是骑自行车不断跑客户 , 一天至少跑五家左右 , 在杭州的工业区、写字楼扫楼 。
难点在于 , 互联网不为人知 , 2000年的互联网产品 , 多数人不知道这是什么鬼 , 公司也没有品牌 , 闹过很多笑话 , 被问什么是阿里巴巴?是KTV的名称吗?是烧烤摊吗?
客户集中在服装、小商品、五金饰品、园林工具等轻工领域 。 产品价格35000元左右 , 基本上一个月只要签一单 , 就是全国的Top Sales , 很难跑出业绩来 , 自己也没经验 。
在实战中成长
2001年 , 我离开杭州去金华 , 因为强调业务要跟客户待在一起 , 早期就六七个人 , 我负责区域大概在金华、永康、义乌、东阳、横店一带 , 一路发展 , 2004年初 , 提拔成整个江苏和金华市的大区经理 。
- 又黄一个APP,“品牌收购机”成“没落收割机”,收一黄一
- 消防|阿里云AIoT云端一体重磅新品 国内首款安消一体机评测报告
- 2021年互联网巨头第一仗!飞书开撕微信,阿里华为百度全都入局
- 阿里云AIoT启动“堡垒行动”企业物联网平台年内覆盖1万家客户
- 阿里被指插手云南咖啡标准制定?多名知情人披露详情
- 百度华为阿里领衔,聚焦最值得关注的十家人工智能公司
- 前瞻物联网产业全球周报第72期:腾讯云发布八款云原生系列产品,阿里发布开源量子模拟器“太章2.0”
- 绕开阿里、腾讯,央行为何独宠京东?背后有何猫腻?
- 中国聋人协会与阿里巴巴钉钉签约 助力信息无障碍线上平台
- 阿里达摩院发布2021十大科技趋势,人类有望借脑机接口超越生物学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