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不看《大秦赋》不知什么是阳刚浑厚,别被黑它的网文骗了!

从2009年至今,“大秦帝国”剧集系列共推出《裂变》《纵横》《崛起》及《大秦赋》四部作品,制播长达11年。虽然它们在艺术水准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历史正剧的基准色——从服化道、礼仪制度到战争场面都尽力贴近历史真实,拒绝“偶像化”“宫斗化”“戏说化”各种流行滤镜。“《大秦赋》传递出的精神力量与人文价值,是古装历史剧创作久违了的意义所在。”业内人士认为,这部剧能在“零宣发”的背景下引发口碑相传,也反映出当代观众对历史正剧的殷切渴望。
版式设计 | Johnny
编辑|飞花领
古代的宜昌,既孕育了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诞生了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还产生了现代土家族的先祖古代巴人廪君。
屈原是战国楚人,今属宜昌秭归乐平里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创作的《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忠君爱国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他的精神与人格早已深刻地嵌入中华民族的思想中。
阳刚浑厚的历史感
“大秦帝国”剧集改编自孙皓晖所著同名畅销小说。面对国人并不陌生的战国历史,小说从秦国视角出发,描绘了其波澜壮阔的强国崛起之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为了摆脱积贫积弱,东出天下,铁血的秦人通过一代又一代精神的接力完成了富国强兵之路。
通过历史画卷展现人性的幽昧与光辉、小节与大义,以古识今、启迪思考,是历史剧——这一类型创作通向当代观众心灵的桥梁。从秦孝公与商鞅变法开始讲述,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整个“大秦帝国”系列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你必须知道秦国是怎么强大的,才能够知道如何使秦国继续强大。
”电视剧《大秦赋》开篇,尚在邯郸为质的少年嬴政得到老师的提点,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而这也是整个作品系列围绕的题眼。有观众如是评价:追此剧多年,艺术呈现算不上尽善尽美,情节也有很多待商榷之处,但它以阳刚、坚毅、浑厚的历史感,一扫阴柔、浮夸、浅薄的伪历史剧气息,“大秦帝国”值得一等再等。
“我们的荧屏需要真正的大历史剧——品质佳、艺术佳、格调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说。事实上,《大明王朝》《天下粮仓》等能够获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历史剧,无不寄托着一种清明的政治理想或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力量,超越了宫斗与权谋的工具论思想。
即便是对于青年观众而言,厚重的历史题材也同样是荧屏的刚需。从积年累月的剧评和开播后纷飞的无数“弹幕”中不难发现,“大秦帝国”系列吸引了一大群年轻、专业的观众。一些剧迷一边追剧还一边承担起“历史掌故”“文博专家”的工作,不断分享有趣的发现。
有眼尖的网友找出华阳夫人的居处摆放着一面虎座鸟架鼓,仿造的就是出土战国文物。又比如,秦得周之九鼎后在运送途中,于泗水失却了一只豫州鼎,这一史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的传说,在进入剧情之后也引发了历史迷们的好奇与热烈讨论。
“历史剧的弹幕和评论质量普遍很高、很密集,说明市场对这一品类的高需求,观众需要更多能够形成对话场域的空间。”罗岗发现,有文化准备的“追剧”,是历史正剧带来的观剧体验。“严肃历史剧能带来的不仅是对历史的科普价值,更是历史在‘拼图’过程中对当代精神的一种重建。”
磅礴壮阔战国全景画卷
严肃历史剧创作应“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从《大秦赋》目前开播的剧情来看,秦赵邯郸之战、吕不韦帮助嬴异人归秦,嬴异人拜华阳夫人为母等均有据可查。剧中描绘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景,亦有较大突破,展开了一幅磅礴壮阔的战国晚期全景画卷。
开篇的秦赵邯郸攻城战中,随着主将一声令下,通过骑兵传令,双方的投掷兵种先出,弓箭手万箭齐发,接着步兵开始抢登云梯……种种有条理的细节展现了古代排兵布阵的章法。嬴异人逃亡过程中,秦国步兵与赵国骑兵的一场遭遇战,也是各有各的战术战法。秦军将士的装扮、他们所用的战车和秦制兵器,几乎在荧屏上复刻了“兵马俑”,对历史细节的尊重,也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