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康人物】杨培明:探索“大美育”( 二 )


让人“享受”的审美课堂
美育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贴上“空洞”的标签,遭人质疑。升学压力巨大的高中,能真正实行美育吗?
“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的办学思路在杨培明的脑海中日渐清晰,但真正落地执行,统一全校师生的认识是他必须正面的第一道关卡。
“这所学校天空上应该高扬一面什么样的旗帜?未来的发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培育什么样的人?”为了统一认识,杨培明在上任校长后的第一次班子学习会上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并由此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长达几个月的大讨论。
经过激烈讨论,在杨培明的引导下,南菁高级中学全校上下最终达成了共识: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南菁要办负责任的教育,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走优质特色发展道路,培育拥有“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这样南菁气质的人。
南菁的优质特色道路,落在实处,就是“大美育”三个字。
在杨培明看来,践行美育,南菁不仅有传统,还有基础、有资源。
首先,在新校建设中,南菁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将书院文化有机融入校园环境文化的整体设计中,以现代轴和历史轴为主线,以钟楼为中心展开布局。现代轴线彰显学校的蓬勃生机,建筑雄伟秀丽;历史轴线散发出醉人的书院气息,建筑古朴厚重。从讲学碑刻到课生名录,从书院楹联到旧式校门,精心营造校园美学空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接受美的熏陶。其次,知名校友反哺母校,著名书法家沈鹏、邢秀华,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不忘母校发展,将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中外名家书法绘画精品及个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和学术著作捐给母校,设立了三座艺术馆(书屋)。这三座艺术馆(书屋)不仅成为文化南菁的重要标志和学校宝贵的课程资源,更成为南菁师生心中的一座座人格丰碑。
当然,美育的真正落地,关键在于相应的课程安排。“南菁推行的美育是‘大美育’概念,不是把美育理解为一门或几门学科,而是涵盖了所有学科。”为此,在杨培明的带领下,南菁对所有课程都实施了审美化淬炼,并由此提出了“Y型模式”:以“学生个性”为中心,将美育课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通识课程,需要进行审美渗透;下层为专业艺术类课程,天然具有审美素质。在课程建构中,审美经验的传递应由下层通往上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需要从上层向下层传递,在“学生个性”上实现连接。同时,依托学校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按照“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教学的审美性”三个原则,构建了“两轴五域三类”的大美育课程体系:“两轴”代表南菁教育“继承传统”和“面向未来”的基本立意,这一源自校园空间建设中历史和现代两条轴线的创想,隐喻了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南菁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域”是涵盖学生核心素养的人文社科、科技创新、生活健康、艺术创造、公民社会等五大领域;“三类”是指学校美育课程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三种分层类型,力求通过美育实现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为学生创设一段丰富美好的教育经历。
在杨培明看来,课堂教学可分为“遭受”“忍受”“感受”“享受”四种境界,“我们南菁在致力于课堂的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课堂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学习,倡导的是建设让学生‘享受’的审美课堂。”
其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社会较高评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称赞: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南菁高中建立大美育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使南菁成为既具书院气质、又显时代精神的现代学校。当代教育名家、著名课程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在《寻求“学校转型”的一个样本》一文中更是对其改革成果大大赞赏,称“南菁高中‘大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立足艺术教育而又超越艺术教育”。
未来之路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