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九章算术》刘徽注刘徽对“重差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无论是测量一座山有多高,一条河有多宽,一道沟有多深,都可以用到重差术,其原理就是利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标杆,将被测量的对象纳入到一组相关的三角形中间来,又通过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算出所要求得的对象。显然,古代的“重差术”,现在叫做“测量”或者“测绘”,也就是陈子提到的“望远起高之术”。重差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刘徽曾自信地说,利用这种方法“虽天穹之象犹曰可度,又况泰山之高与江海之广哉!”“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小)——《九章算术》和直角三角形一样,圆这个几何图形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大自然的秘密,那就是圆周率。我们的古人实在是太有才华,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数学家们,居然如此巧妙地,分别找到了计算圆面积的方法,让人想不佩服都不行。
文章插图
重绘《测圆海镜》插图我们试在纸上画一个圆,将这个圆沿直径分成两个半圆,然后:分别将两个半圆像切西瓜一样割成八块,让它们像切好的八块西瓜一样,一个挨一个放在桌子上,或者,想象它们是一把只有八个齿的梳子,现在我们有两把这样的梳子,再将这两只梳子齿对齿地插在一起,于是就凑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它的短边正好是这个圆的半径,它的长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六段弧线构成的。让我们再作进一步假设,假设:我们当初不是将半圆分成八份,而是分成了六十份,甚至三百六十份,那么,这条长边就会变成一段近似的直线,这条近似的直线非常接近半个圆周的长度。两千多年前人们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就是这样“化圆为方”,将圆周长的一半与圆的半径相乘,正如《九章算术》方田章中所指出的一样:“圆田……术曰: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太简单了,简单到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但是,几千年以前的数学家们,不知道花了多大的工夫,经历了多少不眠不休的思考,才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文章插图
《九章算术》书影2“假令圆径二尺,圆中容六觚之一面,与圆径之半,其数均等。”刘徽则在他的《九章算术注》里详细写到了如何计算“圆周率”,也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比率,它的数值大约是3,只不过还要多那么一点。《九章算术》方田章的第三十一题是这样的:今有圆田,周三十步,径十步。问为田几何?我们一看这个圆就有点问题,世上并不存在一个直径为十,周长为三十的圆,“径一周三”是中国古代圆周率的“约率”,在《九章算术》整本书里,圆周率采用的都是这个约率,显然,这个约率相当粗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造成了不少烦恼。数学家们清楚,圆周率一定不是3,而是比3稍微大一点的一个数字。追逐圆周率这个大自然秘密的竞赛,就这样开始了。计算圆周率的突破性进展,是由刘徽来完成的。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的时候,详细记载了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他正确计算出了圆内接正192边形和3072边形的边长,从而得到了圆周率3.14和3.1416的数值,成为当时领先世界的数学成就,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史实。“割圆术”的办法,就是不断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让这个多边形的边长不断地逼近圆周的方法。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写道:“假令圆径二尺,圆中容六觚之一面,与圆径之半,其数均等。合径率一而外周率三也。”画一个直径二尺的圆,在圆中作一个内接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比例为三比一。正六边形的边长恰好与圆的半径相等,利用这一条件,依勾股定理,可以求得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高。一切从这里开始,按同样步骤重复下去,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会不断接近圆的周长,求得的圆周率也就会越来越精确。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