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第五章开始,进入到“人工通信”的部分。也就是说,借助于语言、感官之外的工具才能实现信息传输,当然,这种信息的传输,更加复杂和丰富。第五章讲“史前通信”。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打制工具到磨制工具,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随着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被传递,语言已经不能满足,所以文字渐渐出现,借助文字,表达出了更长久、更丰富的信息,有些信息,我们今天甚至都能够看到!要注意到的是,当文字出现以后,通信最重要的载体已经完备,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中,通信的核心载体并没有太大变化,不断更新换代的,只是携带信息的工具而已,也就是说,在人类过去六千年的文明史中,通信的历史,只不过是对通信工具进行不断改进而已。
文章插图
第六章为“非电通信”。从烽火台到驿站,通信变得越来越先进和复杂,陆地、水上、空中,通信的工具在不断发生变化,通信的时空关系,也不断变得广阔,后来,人类甚至还发明了专用的邮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这句名诗,可以说十分生动地概括了非电时代中通信的利弊。第七章是“电子通信”。这是自人类主导通信工具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因为通信从看得见的东西,转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如电流、电磁波等),从最初的电报,到现代的网络,通信技术在不断刷新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通信手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通信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中,依然存在一些乌云,比如,香农信息容量即将被逼近、摩尔定律也即将失效(这两个名词太专业,感兴趣的自查),那么,未来通信将何去何从?作者在第八章“未来通信”中,进行了一些猜想和论述。
文章插图
以上,便是这本《通信简史:从遗传编码到量子信息》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二、个人简感丰富有趣又脑洞大开,我看得出,两位作者一直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和抽象的生物或通信过程,正如开篇时两位学者所标榜的《生命是什么》(薛定谔的科普名作)一样,这本“跨界之作”,无疑是一个新思路。当今通信科学乃至计算机科学,都和生物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通信科学发展到“瓶颈”的时候,返璞归真,从最初“模仿”的生物学中寻找思路,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科学发展到现在,很难再有单纯的学问,通过跨界思维,或许能够更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文章插图
不仅研究学问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我觉得,这是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当然,我个人觉得本书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比如,作者标榜薛定谔的名作《生命是什么》,但是本书中作者对未来预判的内容比较薄弱,更多的时候,只是陈述科学信息,这些在教科书中论述得更加详细。再比如,上篇生物学专业知识内容过多,虽然作者本就是想通过生物学来得到通信方面的启发,但有些地方不免牵强,下篇将重点放在人类通信身上,其他生物的介绍又过少,上下篇之间,有种“割裂”之感。本书的作者在前言中说,“希望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启发”,我也希望,读每一本好书时,都能有所启发,无论这个启发来自哪一方面。
- 从康德到黑格尔:罗伯特·布兰顿的语用学语言哲学
- 才华了得,却因私生活遗臭万年的历史名人!
- 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开展第二届语言艺术节
- 闽博向你投放了一枚3000万年前的“时空胶囊”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朱万年七岁入私塾读书,生为奇男子,死为英烈夫!
- 考古发现12万年前古玉,形成原因成谜,专家怎么办到的
- 中华岂止五千年 最早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
- 诸葛亮骂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诛心?论“嘴炮王者”的语言艺术!
- 最有价值的地铁站, 行人踩着八千万年前的化石地板, 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