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品牌渊源与民族之魂:骨子里的和谐之美

芝华士代表了苏格兰的自由精神 , 伏特加背后是俄罗斯民族的坚韧 , 而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 , 则承载了“和谐、和美”的中华民族精神 。
在数千年历史中 ,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文化 , 早已与中华文明水乳交融、更与追求天地人和谐、万物“和美”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
五粮液品牌渊源与民族之魂:骨子里的和谐之美文章插图
当佳酿与文人相遇:五粮液的“千古知音”
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酒神”精神 , 而在东方 ,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的醇香 , 与东方文化“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天然契合 , 从书画、音乐中飘逸而出 。
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的清谈以酒为伴;到盛唐时期 , 酒香与墨香交织;宋代 , 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大文豪 , 更是在诗与酒中 , 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了高峰 。
宋代 , 文献中出现了关于五粮液前身的记载 , 它一出现 , 就和著名的书法家、艺术家黄庭坚有了交集 。
当时 , 黄庭坚被贬到戎州(今宜宾) 。 五十三岁的黄庭坚不因被贬而失意 , 而是纵情山水之间 , 畅饮当地美酒 。 四川士子仰慕他 , 前来拜访、倾听指点 。 黄庭坚的才华滋养了戎州的人文 , 而戎州的美酒 , 让其忘却了客居异乡的烦恼 。
有一次 , 他偶然品尝到了一款美酒 , 惊叹之余 , 题笔写下了诗句:“姚子雪麴 , 杯色争玉 。 得汤郁郁 , 白云生谷 。 清而不薄 , 厚而不浊 。 甘而不哕 , 辛而不螫 。 ”
这便是五粮液的最初雏形——姚子雪曲 。 此酒因宋代宜宾绅士姚君玉酿得 , 而得名“姚子” , 又因此酒清澈雪白而得“雪曲”之誉 。
据史料记载 , 姚君玉以宜宾当地泉水及五种粮食酿得美酒 , 公元1368年 , 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 , 其家族传人陈三最后总结出陈氏秘方——“荞子成半黍半成 , 大米糯米各两成 , 川南红粮凑足数 , 地窖发酵天锅蒸” , 酿出的酒诸味谐调、芳香浓郁 , 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杂粮酒” , 这便是五粮液的直接前身 。
五粮液何等幸运 , 不仅诞生在酿酒宝地 , 还在一开始就为中国文人、书法家、艺术家所挚爱 , 并寻得了知音 , 在其后的发展 , 更是与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相互契合、辉映 。
民族精神与品牌追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在世界酿酒史上 , 大部分酒都采取单一粮食发酵 。 小麦酿出了俄罗斯伏特加、苏格兰威士忌、德国黑啤 , 大米酿出了日本清酒 , 玉米酿出了流行美洲的奇恰酒 。 而五粮液与众不同 , 在酿造之初 , 就考虑到了五种粮食不同的“性格” , 希望通过不同粮食的配比 , 让酒味更全面 , 既有各种粮食的芬芳 , 又能融合成全面的酒香 。
这样的酿酒思想 , 来自于中国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认知 。
在中国文化里 , “和”是整个宇宙发展的根本规律 , 是万物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内在依据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 荀子曾这样表述他对“和”的认识 , 董仲舒则说:“和者 , 天之正也 , 阴阳之平也 , 其气最良 , 物之所生也 。 以“和”为本的宇宙观 , 以“和”为善的伦理观 , 以“和”为美的艺术观 , 在中国文化中一脉相承 。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 , 五粮液酿造之初 , 让五粮“和而不同 , 美美与共” , 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
和谐、和顺、和美 , 五种粮食各自保留差异化 , 相互融合共生 , 最终达到“美”的境界——五粮液的酒香也因此超然其上 , 与众不同 。
五粮液品牌渊源与民族之魂:骨子里的和谐之美文章插图
【五粮液品牌渊源与民族之魂:骨子里的和谐之美】向世界展现:和谐包容之美
从1915年开始 , 五粮液开始走向世界 ,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和谐与美”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