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法家:愚蠢的智慧( 三 )


三、奴役的平等
我们下面以《韩非子》和《商君书》为例,具体看看法家推崇的法治是怎样的,是不是真的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法治。
商鞅|法家:愚蠢的智慧】商鞅、韩非这批法家,改革旧法,首先从打击贵族开始。?我们中国,经过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已经没有真正的贵族传统了。?现在中国人一听到“打倒贵族”两字,就很开心,觉得就像打倒地主,瓜分田地那样,实现了“均贫富”,人人平等的理想。?那么我们就要看看,法家强调打倒贵族,是不是真正为了平等??我们翻清代王先谦整理的《韩非子集解》,前两篇《初见秦》、《存韩》是一些具体的时局评论,且有一部分非韩非所作;第三篇《难言》,说的是游说君王有多么不容易。?这几篇都和法家主干理论关系不大。?第四篇《爱臣》才进入正题,讲的就是要削弱贵族和臣民。
我们来看看韩非子的逻辑是什么。?他首先提出一个价值观:?“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很明白了:世界上什么都不如自己重要,什么都不如权势权位尊贵。?这显然就是极端自私的功利主义的立场。?从这个立场出发,君主和臣民是零和博弈,他们的利益是相对立的?。?作为君主,为了保证自己的权位,就要压制周围贵族、臣民的力量,因为“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贵族臣民有了力量,就会威胁君主的统治。
韩非接下来用具体历史来验证他的观点:?“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如果让法家之外的思想流派来阐释纣王的历史,一般都是说:纣王是独夫、是暴君,过度集中权力,不尊旧法,不尊重贵族和臣民,所以他失败了。?孟子甚至认为,对于这样的君主,贵族诸侯就算是杀了他,也不算是犯弑君之罪?。?而韩非的阐释和他们是完全相反的:纣王就是因为还不够暴君,不够专制,不够集中权力,所以才会失败;这个潜台词是:如果纣王进一步集中权力,那么即使他再怎么骄奢淫逸,诸侯也不能最后推翻他的统治。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历史观完全无视传统道德,是赤裸裸的暴力决定论,这和我们前面所说的《竹书记年》的历史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也可以看出,韩非打击贵族的“初心”,也完全不是为了平等和公正,恰恰是为了集权和私心。?法家打击贵族,不是为了平民的利益——他们对于平民也是极为严苛的——只是因为平民容易治理,强大的贵族却会影响君主的专制,所以要先对付贵族。?这种专制强权造成的所谓“平等”,托克维尔曾以“平等的奴役”形容之。?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世界上所有社会中,长期以来一直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恰恰正是那些贵族制已不存在和不能再存在下去的社会”。?区别在于,托克维尔的法国是到十八世纪末的大革命才摧毁了贵族制,而中国在近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完成了这一进程。
托克维尔及其著作
又有人说:比起之前的思想流派,法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实行“公法”,统一国内法律,这是讲求公平正义,是进步的。
法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是不是为了公平正义呢??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
《韩非子》第六篇《有度》着重讲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但几乎完全没有提公平正义之类。?韩非推崇法律和法治,理由主要是这几点:
第一,法治有利于国家富强——这仍然是出于功利主义的理由?。?有人会问:“国家富强,不也很好吗?”——那恐怕是你对法家的“强国”有什么误解。?《商君书》的《弱民》篇说得很清楚:“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法家所谓的“强国”,指的是君主可以控制的资源和力量强大,和民众物质精神上的幸福是完全没有关系,甚至还是有害的。?所以在商鞅和韩非的理论中,在秦朝的法治实践中,都有愚民弱民的措施:一方面用重税榨取民众的财富,一方面控制民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