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深度解析宋辽“澶渊之盟”的前因与后果: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二 )


辽宋夏金|深度解析宋辽“澶渊之盟”的前因与后果: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 , 再来仔细探讨一下“澶渊之盟”对辽宋两国的影响 。
单纯的从维持和平的角度来看 , 协议的确保证了两国间持续百二十年相对的、总体上的和平(中间辽朝有过几次虚张声势的入侵 , 讹诈北宋增加岁币) 。对于辽国来说 , 岁币的获得 , 相当于财政收入的非常重要的补充 , 帮助维持了辽国的财政平衡 , 减轻了辽国百姓的负担 , 间接的维护了辽国统治的稳定 。而对于辽国军方来说 , 则深刻领悟了宋军能战而不敢战的致命弱点 , 建立起居高临下的胜利信心 。
诚然 , 支付的岁币对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宋朝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 , 而随后在两国边境开设的榷场交易中 , 处于优势地位的宋朝商人又能轻易的赚取巨大的利润 , 等同于把岁币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又给收回来了 , 因此 , 单纯的从经济角度来说 , 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然而 , 王朝军人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优势被轻易的葬送掉 , 无论是参战的军人 , 还是其他地方的军人 , 必然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疑问:我们的战斗是否真的有意义?既然朝廷期望用钱来解决与敌国间的军事冲突 , 并且还真的解决了 , 那为什么还要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呢?再进一步 , 军人的使命已经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 , 那平日里为什么还要流血流汗的训练?
随着和平的延续 , 北宋的军队逐渐蜕化(驻扎在西夏前线的禁军除外) , 变成了朝廷用巨额资金供养起来的摆设 , 只能吃白饭 , 不能打仗 , 其中 , 与辽朝对峙的北部边境则堕落的更加彻底 , 久而久之 , 连正经人都不愿当兵 , 士兵素质之低 , 可谓空前绝后 , 等到金朝崛起之时 , 需要他们战斗之时 , 如何还能指望?
“澶渊之盟”的签订 , 典型的是短期利大于弊 , 长期弊大于利的选择 , 很好的诠释了伟大领袖的名言——以斗争求和平 , 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 , 则和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