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他是苏轼的牢友,被后人称为科技宰相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廉克飞北宋宋神宗执政时期。元丰元年(1078年)五月。在北宋京城开封发生了一桩不大不小的案件:东京大相国寺僧人宗梵控告自己的师傅——寺院的住持,说住持将寺院的粥钱支给了官员孙纯,一封状纸告到开封府尹那里,开封府尹了解到,原来是住持花了孙纯的钱,孙纯讨账时,住持手头拮据,就用寺院的粥钱抵。孙纯遭到控告,马上将钱还给了住持。诉讼认为孙纯讨账无可厚非,而寺院的钱募自民间,由住持支配也无可厚非。于是认定这是徒弟宗梵无事生非,扰乱风气,便以杖责处罚处。按照常理说,案子一结事情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案件事后起波澜,有人竟把审理人——开封府尹给参了一本。参他的这个人人微位卑,是个城隍卒,城隍卒状告他偏袒孙纯。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小小的城隍卒状告开封府尹,简直天方夜谭,可是这纸诉状不仅上告了,而且直接捅到了御史台。御史台官员舒亶亲自审理此案,舒亶经过审理发现,开封府尹与孙纯乃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虽然开封府尹当初判案时,并不知晓自己与孙纯是姻亲,但是舒亶认为,两人既为亲戚,就可认定开封府尹徇私枉法的罪名。于是,这位开封府尹被传讯到御史台,接受舒亶的审讯。开封府尹哪怕百般冤屈,也有口难辩于是,开封府尹以偏袒孙纯之罪受到惩罚——降职秘书监 ,出知濠州,濠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县,从中央大员一步跌到了基层。可是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舒亶仍不肯罢休,继续对这位''落架的凤凰''加以追查,经过一番审查之后,终于把他送进了汴京御史台监狱。而在御史台监狱,也就是在这位''被双规''的府尹大人牢房隔壁住着一位中国古代伟大的名人——苏轼。这位曾经的开封府尹名字叫苏颂。
 后人|他是苏轼的牢友,被后人称为科技宰相
文章插图
这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从城隍卒的状纸到苏颂身陷囹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别人精心设计。其实这场阴谋的设计者不是别人,就是御史台官员舒亶,不,准确地说不是舒亶,而是他的顶头上司——李定。此事的恩怨还要追溯到八年前,熙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070年。当时苏颂身份是知制诰,知制诰就是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当时王安石正在颁布新法,而新法受到朝野上下争议乃至反对,朝廷急需得到基层的支持,于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经人推荐召至京城,拟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宋神宗赵顼准备让李定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可是在任职批复过程中有个环节除了岔子。因为宋朝的皇帝权限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电视剧里皇帝一开口:朕封你为……
 后人|他是苏轼的牢友,被后人称为科技宰相
文章插图
其实实的授官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孔孟虽然都被尊崇为儒家的圣人,但孟子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老百姓才是最重要的,接下去才是社稷江山,皇帝的地位反而最轻。这就等于在士大夫和皇帝之间,提供了一道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宋朝士大夫的心目中,''虚君共治''是他们的一种共识。所谓''虚君共治''就是皇帝的权力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专断,而是跟大臣共同治理天下,皇帝、宰相、台谏之间,可以意见不同,但互相监督,达到共同治理天下的目的。北宋儒学大师程颐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帝王之道也,以择任贤俊为本,得人而后与之同治天下''。(帝王的道,在于挑选贤人,跟他们一起共同治理天下)比如有有一副藏品《司马伋告身》,当年以两千多万的高价成交。告身就是古代官员的任命书,据宋会要记载凡入品者给告身。告身不仅要记载受封官员的背景履历,而且要主授官员和承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后人|他是苏轼的牢友,被后人称为科技宰相
文章插图
这件藏品的第一部分是程式化的任命辞,如司马伋的阅历才干,拟授予何等官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