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

尽管已经过去将近1个月的时间 , 但关于百度好奇夜的讨论依然在继续 。
几个数据在晚会后被许多人反复提及:当晚 , 百度好奇夜以破2的收视率 , 超越《快乐大本营》等老牌节目 , 成为当晚收视之冠 。 同时 , 好奇夜为百度App带来了108亿人次用户互动量 , 狂揽热搜200多个 , 话题总阅读量高达170亿+ , 刷新了定制晚会的新标尺 。
但是这个晚会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道 。 而这些故事 , 在某种程度上 , 比数字本身更有意义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对于百度而言 , 这显然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探索 。
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宝藏
1999年底 , 在硅谷做了8年搜索业务并拥有核心技术发明的李彦宏回国创办了百度 。 一年后 , 百度搜索诞生 。
自此 , 在“搜索”的入口下 , 越来越多的普通年轻人开始一次次简单地“百度” , 并发现了更大、更不可思议的世界 。 从大山翻越到城市的80后设计师Hoo , 就是在小小的搜索框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小孩嘛 , 也还是很好奇 , 想知道山的那头是什么 , 再过去又是什么 , 的确没有条件 , 后来上大学进了机房 , 第一次用搜索 , 简直遇到了宝贝 , 我记得那天下午的一节课 , 我全用来提问了 。 ”在Hoo看来 , 这是一次比翻过大山 , 走向城市还要惊喜、震惊的体验 。
“好奇心是百度的基因 。 用户每次在搜索框中输入问题的时候 , 其实都是好奇心的表达” 。 百度好奇夜幕后“操盘手” , 百度移动生态市场部总经理尹英利告诉采访人员 , 过去20年 , 很多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他所不了解的世界 ,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 甚至通过百度改变了命运 。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 , “工程师文化”、“技术思维”的百度 , 更多的还是在功能层面和用户沟通 。 一个随之而来的结果是 , 用户并没有意识到和百度的这种价值共鸣 。
尹英利说 , 过去百度更喜欢实实在在的讲自己做了什么 , 用了哪些技术 , 取得了什么效果 。 这样的内容行业一看就明白 , 但用户有时候并不喜欢这种沟通方式 。
从这个角度看 , 百度其实是一个极具社会价值的品牌 , 和用户有很多深入的联系 。 但是由于之前并没有很完整的去表达 , 造成很多用户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百度的这些价值 。 这也意味着 , 百度的品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 , 亟待挖掘 。
3个小时的百度好奇夜
刷新了20年来的形象
的确 , 和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产出爆款话题的阿里相比 , 工程师文化的百度看起来有些木讷 。 不过 , 2020年以来 , 百度这一刻板印象开始被颠覆 , 尤其是9月19日的百度好奇夜 , 让人们真切的看到了百度和用户沟通方式的变化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当天的晚会上 , 在大张伟表演新歌《好奇一麻袋》时 , 一位长的有点像圣诞老人的科学家在旁边做着各种化学实验 。 他叫戴伟 , 是一位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 , 也是百度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创作者 , 在来到百度好奇夜现场前几天 , 刚刚参加了一场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科技座谈会;在腾格尔表演的时候 , 与他一起同台的是费包包、阿卡贝拉寻声人声乐团、不齐舞团等优质内容创作者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过去 , 百度一直称自己是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最大的知识和信息平台 , 并不断向外界展示各种数据 。 比如 , 百度会告诉用户 , 百度知识体系拥有2.2亿创作者 , 6万合作机构和5万专家学者内容 , 用户日均浏览总时长超过6.3亿分钟 , 知识类内容日均搜索量已达到20.5亿次 。 但在某种程度上 , 这些数据可能还不如戴伟在百度好奇夜上的一个化学实验带来的感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