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名传千古的王羲之在东晋时期不仅是一位书法名家,更是一位高官显贵。关于他最终辞官不做,是有一个痛心疾首的缘由的。
王羲之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他出生于显赫的琅琊王氏。元帝过江建立东晋,他的父亲王旷第一个倡议,有佐命之功。
他的伯父王导、王敦,一个在内做丞相主导朝政,一个在外掌握兵权,故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
而王羲之呢,又是王导和王敦最为看重的后辈。
王羲之小时候内向,开始并不知名,却左右逢源。
他13岁的时候,声望卓著的大臣周顗(yǐ)请客,王羲之也跟着大人一起赴宴。
当时名流宴会流行吃烤牛心,周顗把第一块烤肉分给了王羲之。
这属于很高的礼遇,王羲之由此为众人所知。
太尉郗鉴让管家去王导家挑女婿,王导家的儿子们都紧张兮兮的,表现得很矜持。
正好王羲之在伯父王导家的东厢休息,他躺在床上摊开肚子翘着二郎腿,没当回事。
管家回去报告后,郗太尉一锤定音:这孩子洒脱,正好做我的佳婿!
文章插图
这便是“东床快婿”的由来。
成年后,王羲之担任征西将军庾亮的参谋,很快做到长史。
庾亮临终前,还特地上疏盛赞王羲之,希望朝廷予以重用。
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将要入土之前还把推荐王羲之上位作为遗愿,可见他多么受宠任。
很快,朝廷连番征招王羲之担任建康朝廷的侍中、吏部尚书,一下子让他担任组织部长,等于是准备让他做宰相接班人了。
结果呢,王羲之偏偏表示不愿做官,统统拒绝。
这时的宰相殷浩更是看重他,特地写信劝他出任朝廷官职,甚至很夸张地说:“你不来出仕做官,朝廷怎么能有美好的政治呢?”(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
这简直有点像后来吹捧谢安的话“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
似乎朝廷和天下人都伸着头颈眼巴巴地期盼他们来出仕:快来救救我们啊!
经过殷浩放下身段的诚意邀请,王羲之才答应出来做官。
但是,王羲之是信奉五斗米道的,喜欢过隐逸的生活,不爱待在喧嚣的京城,请求安排外任。
朝廷只好安排他做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就是“王右军”的 由来。
王羲之初渡浙江,见到满目的如画美景,便有终老此地的心愿。他在会稽一带纵情山水,悠游岁月,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抄经换鹅”、“题扇付姥”等趣事都是这个时期发生的,还写下了《兰亭集序》等千古名作。
文章插图
不过呢,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的变迁,也有让他很不爽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王羲之有个本家发小名叫王述。此人小时木讷,被认为是傻子,称为“阿呆”。
作为从小天资过人、万千受宠的王羲之,自然是很瞧不起这个“阿呆”的。
只有他们的长辈、宰相王导说过:“阿呆这个人我看并不是真的呆”。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王导照例发表了讲话,宾客们按照惯例纷纷拍手称好,大赞丞相英明。
唯独“阿呆”王述翻着白眼说:“丞相又不是尧舜,哪能什么都是英明的呢?”
王导听了他这句话,感到啧啧称奇,对他高看一眼。
王述家道中落,起点很低,30岁还没啥名气,朝廷安排他做了宛陵令,到了这个小地方,他好像是穷怕了一样,对于别人的送礼来者不拒,接受了大量馈赠。
丞相王导劝诫他说:“你出身名门,不用担心没钱,收受那么多礼物就太LOW啦!”
没曾想王述倒是直言不讳:“我满足了自然会罢休”。
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当时的名士们听说了都直摇头。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买单
- 写作的瓶颈是什么?如何通过写作瓶颈提升自己的写作段位?
- 霍金:“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只能在所处的情境下尽自己的全力”
- 胸前的一个字决定自己的地位这事还得从咱们的乾隆说起!
- 宋江执意要杀掉自己的仇人,为何却要拦着林冲报仇呢原因很简单
- 辛弃疾很胆大的一首词,一边吹自己的牛逼,一边大骂南宋官场腐败
- 每个姓氏都有对应的图腾,你了解自己的图腾吗?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 强哥图文生活 篇二十四:看到新一代橡皮,80后默默收起了自己的藏品——个性国潮橡皮推荐清单
- 王羲之失传真迹露面了,据传此作被埋在武则天墓中,如今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