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悠悠岁月张陶情怀( 三 )


交涉再三,最终车间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份“机动”工作:从八九百米外的模型车间用地排车将湿石膏模型运至成型车间,再搬到二楼烘干并将模型底部钻眼儿。这份原来五个人干的工作,光荣地落在我一个人身上。
从模型车间到二车间是上坡路,每天的任务是运送满满三车模型。装满车,我一个人拉不动,每次我只能装小半车,本来一天三趟就可以完成任务。我一天要拉十几趟。
我在这条坡路上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日晒冰雪,我从盛夏一直拉到来年春天。这条路让我认识了社会,体会到工友的真情。当我拉着地排车艰难行进在坡道上,路遇的工友都热心帮我推车。这半年多的经历,对我人生经历是何等的重要。我走过了一段从“感觉劳改一样”的自卑,到自我救赎,再到自我解放的心路历程,真正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
 情怀|悠悠岁月张陶情怀
文章插图
1978年的春天来的早些。一天,车间新来的高主任找我谈话,宣布我调成型班去工作。一个月后,我担任了成型四班的班长。
四十四年过去了。我们感慨,那是让我们终生难忘不平凡的岁月,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得有一次,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为了提高产量质量,车间领导让我下班后先去吃饭,再组织几个工友到车间义务劳动。出乎我的预料,我们班有十几位女工友吃过饭后自觉来到车间,抢在我之前干了起来。工作虽然辛苦,但当你每天看到昨天的泥条,经过我们的加工,变成今天的白如玉、声如磬的细瓷碗,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们感慨,四十四年前,有一群青春年少的伙伴,不怕吃苦,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本领。当年同宿舍的长兴、金国、金平记得:刚入厂时,集体宿舍墙壁上挂着冰霜,生上炉火,水珠顺着墙壁往下淌。晓光记得,他在张陶机修车间,学会了开车床,入伍后分配到团军械修理所,不用学徒便可上机操作。
 情怀|悠悠岁月张陶情怀
文章插图
1978年3月,金平、国林等几位工友应征入伍,成了陆军199师的防化兵。
同年12月26日,我和长兴、晓光、刘刚、吕文艺五位工友,成为武汉空军高射炮十九师的战友。并且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九七九年二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金国、和平、朱奎等许多工友,以后陆续离开了张店陶瓷厂,只有老戴,依然坚守在当年的张陶,如今的华光国瓷,在安全保卫部长的岗位上工作多年,直到退休。
时光如梭,四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如今都迈入花甲之年。“老张陶”也早已实现了“脱陶换瓷”成为享誉天下的华光国瓷集团。
 情怀|悠悠岁月张陶情怀
文章插图
说起华光国瓷的产品,老戴也是如数家珍:作为“当代国窑”的代表,不仅早已走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而且还专门开发了像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青岛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北京峰会专用瓷,受到外国首脑的青睐。华光国瓷的这些成就,足以让我们这些“老张陶人”自豪了。
四十四年悠悠岁月,我们怀念在张店陶瓷厂工作的经历,那是我们平凡人生难忘的经历,那是我们经历过的不平凡的岁月。
 情怀|悠悠岁月张陶情怀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柴洪德, 河北固安人,1959年1月生,高级政工师,中国金融作协理事、金融书协会员、山东创作中心副主任,山东金融作协常务副主席,淄博市作协会员、书协会员,省散文学会、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社编委。 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军事故事会》《中国金融文化》等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三十六年间》,主编文学集《银星璀璨》《银海 扬帆》《回望》《银海帆歌》《银海放歌》等十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