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孙氏家谱:沛县孙氏家族迎风破浪修家谱


 修家谱|孙氏家谱:沛县孙氏家族迎风破浪修家谱
文章插图
孙氏宗亲群
欢迎全球孙氏宗亲!寻根、互助、传承、发扬!
 修家谱|孙氏家谱:沛县孙氏家族迎风破浪修家谱
文章插图
据1995年的《沛县志》记载,1990年统计,全县孙姓有5063户,22941人,占全县各姓总人数的第8位。1982年编撰的《沛县地名录》记载,在沛县范围内,仅以孙姓冠名的村庄就有20个,如孙井、孙洼、孙庄、孙桥、孙楼、孙庙、孙孟庄、孙大庄、孙新庄、孙范庄、孙双楼、孙圩子、孙瓦屋、孙路口等,其中仅孙庄就有6个。这就是说,孙姓人口遍布沛县各地。
 修家谱|孙氏家谱:沛县孙氏家族迎风破浪修家谱
文章插图
沛县孙姓这么多的人口,来自哪里呢?又是如何繁衍生息的呢?《沛县志》上说:“县内孙氏为孙仲后裔,祖居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三年(1370)迁沛之西北孙井村。”就是说,遍布沛县域内的孙姓人口基本上都是从孙井村分迁繁衍的。沛县孙氏的始祖在孙井定居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十分恶劣,后人们为了求生存而不断向四面八方搬迁,有的迁到山东,有的迁到安徽,有的迁到河南,有的甚至迁到更遥远的地方。到始祖12代孙,弟兄5人,分别居住在孙井、孙河、孙大庄、孙桥、孙庄,基本定居下来,才形成现在沛县孙氏南北支谱系的基本格局。然而,自明洪武以来的600多年中,虽然经常有编撰家谱的愿望,甚至有编撰全县统一的孙氏家谱的呼声,也有不少热心的孙氏族人奔走操持,但由于条件的不足,至今只是编修了几部分支的家谱,而全县统一的家谱还远远没有形成。
那么,沛县孙氏家谱的基本概况和编撰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大致叙述如下。
 修家谱|孙氏家谱:沛县孙氏家族迎风破浪修家谱
文章插图
孙氏族谱的第一次撰修。
沛县孙氏撰修家谱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材料,最早能考证到始祖的第17世孙时代。1991年1月30日农历腊月15日,在耿孟庄村五保户孙建银的老房子里发现了部分老谱的抄件,这是孙建银的先人、一位被称为“文彩公”的于咸丰年间亲笔从一部家谱上摘抄的沛县孙氏长房的谱系。这个抄件虽不能看到原谱的全貌,但上面却还抄有孙起柱、孙起轩两人作的序文,而这二人正是始祖的家住孙井的17世孙。这说明以孙井为中心的北支至少在咸丰年之前就已经修撰了族谱。“文彩公”对他的抄件还作了一个说明,说“咸丰四年盘乐集黄河北岸开决正冲我沛”,他“逃居萧邑以教读为生”,这时有一位被称作“端公”的同族人携着一部族谱过访,他就乘机抄下了长房的部分。可惜的是,之后回到老家再也没有见到“端公”回来,而且再也没有见到“老谱”。至于这部老谱是印制本还是手写本,是只有那一部还是有多部,均不得而知了。这部老谱虽然遗失了,但孙姓北支人把这部族谱的撰修称作“创修”。
沛县东南部以孙大庄、孙桥为中心的两支孙氏始修家谱是在“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这一部家谱名为“彭城孙氏族谱”,共有7卷,外加一部“补遗”,现在至少还有一套保存完好,能够见到它的全貌,卷首有“江宁优贡生教职用兼袭云骑尉邓熙之”作的序。沛县孙氏南支人把它称作“始修”,一是因为这是南支第一部至今能够见到的印制精良的族谱,二是在1962年三修时为便于全县统一表述而姑且称之的。其实,这部族谱的多篇序言都提到,前人曾经修撰过族谱,只是“旧有谱牒屡遭黄流漂没,兵燹焚毁”,“家乘因以失存”。所以,一切再从头开始,说它是“创修”、“始修”或“一修”都是有道理的。从几篇序言中还可以看到,这部族谱的撰修经历了族内热心人长时间的准备,确实不容易。其中一篇写道:“父年已七旬,有先祖手泽书世谱一册……命不肖再续。”这是一家三代人在悄悄地做着修谱的工作;另一篇写道:早在二十多年前,“我伯父……商诸族人,倡修谱牒,惜录稿未成,病染消渴,赍志以没,事遂中止”。可见,这部族谱的修撰,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可惜的是,在这部家谱中,没有找到与北支联系的痕迹,更不要说与北支那部遗失的家谱的关系了。但在北支后来的记载中,北支的二修却与南支的一修有着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