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对句我们把或浅白或冲突的“风光”二字去掉,使用最常用的写水之词:
悠悠一水长
保证了画面承接,情感也不突兀。
颔联两句把“闲云”换成李白“孤云独去闲”中的“孤云”,搭配“冷月”、“寒塘”更加合适,因此前四句修改为:
驿外石桥断,悠悠一水长。
孤云凝冷月,野鹤戏寒塘。
野鹤“戏”寒塘的“戏”字留待后面情感丰满起来之后再作是否更改的定夺。
颈联“入仕云游寡,居闲羁旅常。”转入心情描写。因为标题是《客居水乡》,显然作者是处于一种隐退(退休、辞职、经济自由)的状态,闲居在水乡(非家乡)有感而作。诗意转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用词有些不妥。
“入仕”和“云游”,“闲居”和“羁旅”都是完全的反义词,因为“入仕”而“云游少”讲得过去,那么既然“闲居”,又何来“羁旅”常?羁旅是指长期在外游荡,居住在他乡。在已知诗人的生活状态下,明显羁旅更适合,而“闲居”指赋闲在家,自然和“羁旅”会发生冲突。
入仕云游寡,退闲羁旅常。
退闲,指退职享受清闲,那么羁旅在外居住,就说得过去了。同时“退”字改为仄声,造成此句的“孤平”因为“羁”字发平声做出了拗救,所以也并没有出律。
文章插图
尾联“庙堂虽距远,社稷也牵肠。”问题不大,虽然“庙堂”、“社稷”有诗意平头的嫌疑,但是“庙堂”指官场,“社稷”指天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个人修改的话,会把“距”字换掉,因为“距离很远”缩写成“距远”,是很明显的生造,不符合诗歌语言习惯。末句把“也”字换成“亦”字,保证字词风格的统一性。
庙堂虽已远,社稷亦牵肠。
通过颈联、尾联的情感勾画,可以看出作者虽然游居在外,却依然心怀国事。那么在颔联中的“野鹤戏寒塘”,要配合这种闲淡、又有一丝严肃正气的诗歌境界,就最好不要使用“戏”字。
最终这首五律修改成为了下面这个样子,平仄格式变成了仄起不入韵:
五律《客居水乡》 (新韵)
驿外石桥断,悠悠一水长。
孤云凝冷月,野鹤渡寒塘。
入仕云游寡,退闲羁旅常。
庙堂虽已远,社稷亦牵肠。
这首诗虽然改动了格式,却是为了整理字词保证文风统一作出的调整,并非本身格式有问题。
我们在学会了诗词平仄关系(格律)之后,要考虑的东西就要回归到诗歌作为韵文的原始要求:在通顺清朗的前提下,逻辑清晰地说明白事情,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争取读者的共情。
格律精通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如何写好作文。
平仄格律只是近体诗的入门工具,并不能保证写出好诗。
文章插图
另外申明,这里只是提供修改思路。格式之外的诗意、字词修改,每个人的认识、认知和词汇量都不一样,自然各有所长。
这种修改只是一家之见,不代表水平层次,期望大家能有更好的创作表现。
- 李白晚年又遭流放,却豪情不减,一首浪漫七绝尽显“诗仙”本色
- 小剧场五音戏《小谢与陶望三》,一首从聊斋里幻化出的隽永小诗
- 姜霞:骆驼谣(外一首)
- 歌唱家蒋大为在国外坐吃山空,回国捞金一首歌18万,女儿已入外籍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杨贵妃与梅妃争风吃醋,各作一首诗,李隆基却傻傻没看明白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从古到今我国文学诗词中最有气势的六首诗词,哪一首你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