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


 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
文章插图
有朋友写了一首感觉不错的五律,让看看有没有修改空间。
五律《客居水乡》 (新韵)
驿外断桥旁,风光一水长。
闲云凝冷月,野鹤戏寒塘。
入仕云游寡,居闲羁旅常。
庙堂虽距远,社稷也牵肠。
说句实话,这首诗挺不好改的。
当然也可以说作者本身水平到了一定的高度,从格式、标注上都做得圆满,让人无从置喙。而在字词修饰、文法安排上也算有心,既符合大众尚古观感(古诗意象多),又不难理解,算是将古典和流行结合的一首作品。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新韵“十唐”部的五律。实际上平水韵“七阳”部也是符合的,但是作者自标新韵,也是为了方便大众阅读吧。
总的来说,平仄格式没有问题,普遍文法“起承转合”也算自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从格式上来说,这首诗是合格的,无须修改的。
但是真的就没有上升空间了吗?当然不是。
诗歌其实是一篇作文,讲究的是主题明确、风格统一。在韵文格式上没有问题之后,我们就要考察内容书写的流畅性,文笔风格的一致性,主题凸显的鲜明性。
这些都达到要求,才是上品。
 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
文章插图
这首诗的问题在于文笔风格的前后差异。
首联“驿外断桥旁,风光一水长。”平直浅白,流于简俗。
“驿外断桥旁”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句诗四个字相同,只要有点阅读宽度的人都清楚这个引用。然而为了押韵,将“边”字换成“旁”字实属败笔,将“驿站”、“断桥”这些意象构建起来苍凉、清淡的情境打破,瞬间让这句诗破功。
驿站外面断桥旁,景色是一条长长的河。
风景的描写,第一流是写景入情,第二流是景物搭建,只有末流才会写:这里的风光景色怎么样。“风光”二字,作“风景”解,实属末流,如果取另外一种解释“华彩、明亮”,很明显和后面颔联两句,和首句“驿外断桥”要构建的情境冲突。
颔联“闲云凝冷月,野鹤戏寒塘。”算是这首五律的精华所在,虽然很明显化用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但是化用得不错。
不过“闲云”是指流动的、漂浮的云彩,和“凝冷月”的动态形象不合。而对句将“渡”字改成“戏”字,增强了景物的情感附着,这种心态是否合适还需要看整首作品的情思表达。
从写景来说,首联、颔联文字风格迥异,情境构建冲突是最大问题。
我们暂定这首诗往古意方面修改,尽量少动字词,去除现世流俗的意象冲突。
 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
文章插图
不过在这里朋友们肯定就会有疑问,“旁”字作为韵脚字,无法变动,怎么才能去俗?
诸位,我们要灵活看待问题,反向思考。既然是修改作品,谁说格式就不能小幅调整?
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我说这首诗合格,无须修改,又没说不能修改——只要这种调整不影响整体平仄关系就行了。
现有的前面四句平仄关系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把首句修改为仄起仄收,平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没错,后三句的平仄关系根本不会发生变化,以至于整诗都没有影响。基于此,首句的“旁”字我们就可以不用了,改成仄收。“断”字不错,有残破、萧条的意思。首句我们就调整为:
驿外石桥断
保留了原有情境,还变化为仄收律句,不影响整体平仄关系。
 五律|一首看上去很不错的合格五律,该如何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