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司马迁:成大事者,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大家好,我们的侃爷聊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死有何难?难的是大计未成,使命未达。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十点读书邀约作者鲁迅曾高度评价过一本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书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说起司马迁,他可谓中国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一种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改变者。他超越了命运的桎梏和打压,让不计其数的尘封历史重见天日,给各路英雄豪杰用笔端隆重定调。历史,因为司马迁,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纵观司马迁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凡成伟业者,不外乎三个要素。最好的启蒙是家风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就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也是司马迁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司马谈看来,司马家族是要大有作为的,否则,岂不荒废了祖宗留下的产业,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他决计把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整理出来,撰写一部恢弘的史著。司马谈立下壮志的这一年,儿子司马迁刚好十岁。他带着儿子,来到繁盛的长安城。当时,霍去病大破匈奴,汉王朝正是鼎盛繁荣的时候。司马迁在长安城,狠狠地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司马谈一边亲自教育儿子,一边又给司马迁寻来了顶级的老师。
 司马谈|司马迁:成大事者,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文章插图
一位是博士伏生,一位是大儒孔安国,司马迁跟着两位大师,系统地学习了史学。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进步神速,而自己日渐衰老,司马谈开始有意的将自己正在做的事业,逐步交给司马迁。他告诉司马迁:“为父已老,宏图大志仍未实现。司马家,世代写史,希望你可以继承衣钵,将史家一脉发扬光大,让整个家族载入史册。”少年司马迁欣然受命。从小耳濡目染,司马迁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父亲的启蒙和培养,还有优秀老师倾囊相授,司马迁注定要在史学上大放异彩。在司马迁全身心地学习时,父亲司马谈还鼓励他:“儿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要亲自去看看。去游历四海吧!”22岁的司马迁,带着父亲的教诲,就此踏上了“看世界”的征途。孔子故里,汨罗江边,易水河畔,都留下了司马迁的足迹。跑遍了中华大地,司马迁才真正领略到山河大地、悠悠历史的厚重。这也是他编著《史记》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游历中的所见所闻,让司马迁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和判断。后人只道一部《史记》让司马迁功成名就,殊不知,家风才是司马迁成功的源头。原生家庭是每个人的根基所在,而家风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启蒙。天下万苦,唯坚忍不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逝世,司马迁正式接手《史记》,开始独当一面。正当司马迁兢兢业业地编著史书时,意外悄然来临。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率兵出征匈奴被围,弹尽粮绝时投降匈奴。汉武帝暴怒,满朝一片哗然。将门之后,岂能懦弱?在言论一边倒的时候,司马迁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李陵带兵向来勇敢,治军有道,颇有大将风范,不像归降之徒,且此人素来孝顺父母,岂能作出有辱门楣之事?依我之见,他带兵深入敌人腹地,直接和敌军主力作战,不愿意自杀殉国,一定是为了牵制住敌人,好让部队突围,李陵还是效忠朝廷的。
 司马谈|司马迁:成大事者,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文章插图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的仗义执言,不仅没有替李陵争取半点好处,反而让自己身陷囹圄。根据当时的律例,司马迁要么被处死,要么接受腐刑(阉割)。纵使千般屈辱,万般痛苦,司马迁没有退路,他选择了坚忍,接受腐刑。身体的剧痛让司马迁想一死了之,可是父亲的临终所托,还在耳畔回响,他若就此了断,有何颜面去见父亲和列祖列宗?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无数个不眠之夜,司马迁在黑暗的监牢中,生生熬过那刺穿身体的痛,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史记未成,你必须挺过去!六年光阴,混合着屈辱和不甘,司马迁用坚忍,将命运给他的残酷一刀,化为笔端下的力量,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篇巨作《史记》。柴静说过: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苦难并不值得歌颂,也不需要感激,我们真正要感激的是始终坚忍的自己,没有被打倒的自己,绝望到极点依然选择活下去的自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回顾司马迁的一生,可以说他的每次选择,都促成了《史记》的诞生。从薪火相传,接过父亲的遗愿,走上史官这条路,再到选择游历天下,实际考察,将现实中的状况如实地反映出来。真实客观,是记录历史的最好语言。如果编著史书的人是伪善的,历史又何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