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司马迁写《伯夷列传》是为了发牢骚吗?不是的,他是要干一件大事

1.
商朝末年,有一个小国,叫做孤竹国,孤竹君死的时候,把他的位子传给了他的三儿子叔齐。
可是叔齐不愿意,因为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传给老大的,他夺了这个位子,就是不道德了。于是,他不干,自己跑掉了。
老大伯夷一看,弟弟跑了,他更不干了,他说父王是传给弟弟的不是传给我的,我怎么能夺弟弟的位子呢?
于是,他也跑了。兄弟两个人就一起跑到了西伯那个地方,因为他们听说西伯侯这个人很仁义,就想跟着他,谁知道,还没到那个地方,西伯侯就去世了。
这时候,刚好周文王驾崩了,他的儿子周武王掌权,他就去讨伐商纣。
伯夷和叔齐就跑去指责他,你父王刚死了没多久,你就顶替了他的位子去讨伐天下,你这样做不对啊。你不应该先把你父王安葬了,以示孝心吗?
 大事|司马迁写《伯夷列传》是为了发牢骚吗?不是的,他是要干一件大事
文章插图
可是周武王没有听,继续去讨伐商纣了。两个人特别失望,就跑到首阳山上面躲藏起来了,挖野草啊,喝泉水啊,这样生活下来。
孔子写了很多文章赞扬他们的美德,说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把权利王位看得很轻,这样的人很不容易。
那么司马迁根据这则材料也写了一篇《伯夷列传》,但是很奇怪,这篇文章司马迁基本上没有论述伯夷这个人,即便是讲到伯夷这个人的片段,司马迁也是引用了前人写的文章,那么他既然写这个人,却不在文章里描述这个人,他想要表达什么呢?
另外,从《史记》里的列传来看,别的列传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故事,而这篇文章不讲人不讲故事,它本身也很奇怪呀?
还有,《伯夷列传》它放在《史记》列传中的第一篇,司马迁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2.
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在发牢骚,也有人说是司马迁在批判现实,我觉得,可能这些因素都有,毕竟他写《史记》,心里面就有很多积愤,明明自己只不过是替李陵说句公道话,结果汉武帝就对他做了一件让他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忘记的事,他心里能好受吗?
因此,从他的角度,他看到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时,他应该有很多感触,他把他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和悲愤都藏在这篇文章里了。
 大事|司马迁写《伯夷列传》是为了发牢骚吗?不是的,他是要干一件大事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先来读懂它,读懂了它,司马迁到底想说明什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一开始,司马迁就说了,古代的典籍上面记载,一国之君想要传授自己的位子给下一任国君是很难的,就比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他们都是由各地州县推举出来的人才。然后尧给予他们重大的责任,等考察过关以后,才有机会真正掌控大权,把整个国家交给他们。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人建立了功业,有很大的成就,值得被人们所称赞,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但是,司马迁的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这些人,他要说得是一些不被我们注意到的人。
就比如说,以前有人记载尧想把自己的位子让给许由,可是许由他不要呀,他跑到山里面隐匿起来了。还有到了夏朝的时候,有叫卞随,务光的人也像他一样干。
像他们这样的人轻而易举就把权利和地位放下了,完全不在乎世人的眼光,而去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难道他们就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