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忠源生于一个以授徒为业的塾师家庭,1837年考中举人,此后去京师应试屡试不中。科场失意返回家乡后的江忠源,重视经世之学,不屑于儒学经典的章句之学,而是留心致用治世之事,崇尚气节。
对嘉、道以来社会危机四伏,兵戈将动,天下临乱的形势有所预感。他出于阶级的本能,立志要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尽心效力。1844年,在籍办团练,灌输忠孝礼义,教兵法技勇,是为湖南团练之先。
文章插图
02
江忠源在京应试期间,湘乡人曾国藩的出现,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曾国藩是个京官,在京城湖南人的圈子里影响很大,接触面较广。江忠源对此人肃然起敬,曾国藩对他竟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早年的江忠源为人乐善好施,在他进京赶考期间,北京城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北京城里只要有人去世,曾国藩必送挽联,江忠源必定会帮忙买棺材,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他和曾国藩两人的古道热肠,在京城官吏与学者中有口皆碑,确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这种与人为善的性格,使得江忠源了解百姓的疾苦,痛恨为富不仁。江忠源和曾国藩志趣相近,意气相投,节操相似,使他们在京城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江忠源身上所散发的那股士大夫的殉道精神为湘乡人曾国藩深深折服。江忠源曾三次为友人负灵柩归葬,故世的陕西学子邹兴如,湘乡学子邓鹤龄,武冈学子曾如鑨,都是江忠源行程万里,将他们的灵柩送回原籍,误了考期,也在所不惜。如此的古道热肠,对人的深刻同情和侠义之气,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曾国藩都看在眼中。曾国藩说:“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此人他日当办大事,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江忠源在京师客居八年,赢得的美誉,不下于注重修身养性的曾国藩。他们被誉为当时节操最佳的两个湖南人。
他们助人为乐,在官员和学者中有口皆碑。江忠源将曾国藩尊为道德之师,努力按照曾老师的要求去做,做到多少算多少。因此,三十岁成为他个人修养的一条分界线。他开始留心圣贤之学,言行举止大多中规中矩,犹如恂恂儒者,与往昔判若两人。他不但自我修炼,还影响了刘长佑、刘坤一和三个弟弟等后来的楚勇主要将领。江忠源与社会基层接触较广,能够洞察社会动向,嘉庆道光以来,社会危机四伏,他深有感触,预见到天下兵戈将动,形势将会大乱。
文章插图
客居京师时,还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动态,留意湖南天地会、青莲教的动向。他不满足于观察、思考和预见,他是一个实干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他将自己定位于经世之才,注重培养自身的执行能力,新宁近现代史上,英彦辈出,与他开一代风气是有关的。作为一个重视经世之学的士大夫,江忠源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望,他只身率军苦战,短短两三年时间就从一个七品知县连升十级,跃升为二品的封疆大吏,没有出众的能力与顽强的信念显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文章插图
【 京城|湘军翘楚:新宁楚勇之二】03
地处湘桂边界的新宁县,是湖南通往广西的必经之地。1843年,新宁境内出现了大量因反抗清朝廷压迫而创建的各种会党,其中以瑶民雷再浩领导的“棒棒会”规模最大。1847年10月,新宁会党雷再浩等起义反清,江忠源率团丁200人配合官军“进剿”,起义军转走广西全州梅溪口、埠头一带,江忠源用团丁据守要隘,切断起义军的供应,并向当局建议实行湘桂“会剿”,这年冬天,起义军被迫退回新宁,江忠源设计策反,杀害了雷再浩,镇压了这次起义。从此,由他一手创办的团练初露锋芒,从此远近闻名,他也在乡里博得了知兵的声名,清廷赏他戴蓝翎,并升任浙江秀水知县,开始了他步入仕途的生涯。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
- 京城国宴有什么讲究?这个规矩不能破
- 水浒传中最低调的5大绰号,个个都是人中翘楚,此人最嫉恶如仇
- 书法字画|明代书法界的翘楚,这字仙气飘飘,独步书坛500多年
- 民间故事:天雷诛猫妖
- 明朝|李自成一共在北京城呆了42天,在这42天里,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 近代史|曾国藩识人有术,看中46岁穷书生,成就湘军之父:4年赢二百场
- 从伙夫到湘军第一猛将,这个奇人就在奉节!
- 大运河,“铸”起北京城的秘密
- 市井火锅翘楚“有拈头” 跻身“成渝双城经济圈品牌指数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