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揭晓:西湖大学万蕊雪等入选( 三 )
获奖人于 2013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 随后曾作为博士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开展研究 。
文章插图
施 一
获奖年龄:35 岁
职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理由: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 , 对流感、埃博拉、寨卡和拉沙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感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 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
获奖人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 发现抗病毒抑制剂设计的全新靶点 , 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了第五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的存在 , 这是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 。
获奖人率先揭示流感病毒基因组 RNA 复制过程中不同 RNA 启动子结合构象对 RNA 合成的调控机制 , 同时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沙粒病毒聚合酶的工作机制 , 并发现流感病毒、沙粒病毒、布尼亚病毒等分节段负链 RNA 病毒聚合酶存在一个相似的 3‘RNA 末端结合位点 , 可以作为广谱性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靶点 。
获奖人于 2011 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 随后曾作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开展研究 , 2016 年回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研究组 。
文章插图
刘骏秋
获奖年龄:30 岁
职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
获奖理由:获奖人解决了集成光芯片和孤子频率梳的几个关键难题 , 成功利用集成氮化硅材料构建了超低损耗光学微腔 , 并一举打通从设计仿真、到封装测试的全部工业化生产流程 。
获奖人成功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最紧凑的孤子微梳光芯片模块 , 创造出每米光程 0.5dB 损耗的世界最低记录 , 并基于此实现了微波信号生成、高速集成声光调制以及激光自注入锁定等多项技术应用 。
其还采用了深紫外步进光刻技术、刻蚀、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机械抛光等技术用于氮化硅波导的制造 , 所产出的芯片波导损耗远低于传统的纳米加工技术 , 并使得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 此外 , 获奖人参与研制的基于氮化硅微腔的集成频率梳 , 是构建高纯度通讯光源和超低相位噪音微波振荡器的关键模块 , 可广泛使用在未来的集成化雷达和信息网络中 。
获奖人的成果为未来全芯片一体化的光信息生成、处理、探测创造更多的可能 , 并使得集成微腔光频梳能够应用在一些新兴的领域 。 此外 , 通信、微波、激光雷达、量子计算、芯片集成光原子钟等关键技术领域有望因此实现突破 。
获奖人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 , 于 2016 年硕士毕业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 2020 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
文章插图
眭亚楠
获奖年龄:33 岁
职位: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获奖人专注于机器学习、神经工程和机器人学前沿交叉领域 , 兼顾深层理论研究和创新技术应用 , 研究成果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高效临床治疗手段 。
在线强化学习是未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 针对其缺乏安全性保证的问题 , 获奖人提出了安全在线学习的原创理论与优化方法 , 对未知的安全约束进行数学建模 , 从理论上证明了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相关成果现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顶尖高校的本科课程和教材内容 。
获奖人还提出了基于偏好反馈的优化方法 , 将偏好反馈构建为自博弈机制 , 并用于优化外骨骼机器人控制及截瘫患者的脊神经刺激疗法 , 成功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 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 2020 年 ICRA 最佳论文奖和最佳人机交互论文奖 , 成为了大会历史上首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的最佳论文 。 获奖人也是首位获最佳论文的中国大陆教师 。
-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 信息科技创新助跑5G智慧港口
- 威海高新区2项目获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支持
- 两江新区在唱一首歌,一首科技创新的歌
- 技术|「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科研服务民生“双轮驱动”促成果落地
- 聚焦创新核心资源 环华西健康产业一体化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线”
- 全球首创!45秒速览“连钢创新团队”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 万元以下!2020年最值得入手的折叠屏手机FlexPai 2
- 德州市实验小学首届科技创新节闭幕
- 以5G高清直播为切入 立咕运动融入科技创新助阵体育场馆智慧升级
- 连获两项科技创新成果,聚好看科技持续发力AI+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