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八个字让这位上海导演载誉无数,近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

在日前闭幕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上影导演赵焕章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这位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咱们庄稼人的导演”,30多年后被再次提起,不能不说是电影界的幸事。
 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八个字让这位上海导演载誉无数,近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影片《喜盈门》红遍全国。据统计,观众达5亿多人次。而这样一部被称作“又纯又正”的农村影片却诞生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仿佛是个奇迹。而后四年里,赵焕章又先后导演了《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这三部影片合称为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曲荣获的金鸡、百花等奖项竟达十个之多。这在上影厂,甚至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个亮点。这次赵导获奖,可谓实至名归。
 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八个字让这位上海导演载誉无数,近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
文章插图
赵焕章畅谈“三部曲”的诞生(信芳摄)
我曾多次访问赵导。这次获奖,他格外兴奋。90岁的他精神矍铄,虽听力不好,思路依然清晰。当年拍摄“三部曲”的情景,犹如在银幕上又重映起来。
《喜盈门》一场笑声180次
农村三部曲,第一部是《喜盈门》。
1970年代,赵焕章曾拍过一个吕剧小戏《管得好》,这是山东参加全国汇演的节目。作者是文化馆工作的辛显令。“文革”后,一心想写故事片的辛显令向赵导请教。热情的赵焕章鼓励他写作的同时提醒说,如果写电影,就要尊重电影的规律,要懂得如何反映生活。辛显令出手很快,不久拿出修水库的本子。
不过老毛病改起来并不易,本子虽然有人物有情节,但依然在图解政策。剧本被否定了。不过,赵导没放弃,问辛显令还有什么故事。他说起另一件事:有一家老人为了儿子结婚,让出了自己的住房,住到了原来放置农具的库房,结果“狠心”媳妇不让公公经过中间的“走道”,公公只能把窗户当通道,每天“爬进爬出”。赵焕章一听,觉得有戏。“孝顺”关联到传统美德,他琢磨着通过电影可讲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农村家庭故事。于是让辛显令继续收集素材,完善这个故事。这就是《喜盈门》的最初原型。
《喜盈门》
 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八个字让这位上海导演载誉无数,近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
文章插图
《喜盈门》写出来后,赵焕章感到时机不够成熟。因为,上世纪70年代末正是“伤痕电影”“反思电影”盛行之时,农村题材的片子还没受到足够重视。不久机会来了。1979年底,《人民日报》上一篇《为什么农村片这么少》的文章引起全国电影厂的重视。赵焕章对上影厂领导说,山东有一个关于农村家庭纠纷的戏很好。厂里马上要他把本子拿来,几个领导一看,都觉得有基础。
就这样,辛显令被请到上海,住进永福路的上影文学部招待所。赵焕章开始帮助这位农村作者修改剧本,足足改了两个月。他心想,辛显令被请到上海来改电影,从村镇到县里,领导都很重视。但是他只能帮助修改,没有投拍电影的决定权,万一千改万改最终不拍,怎么向当地父老交待。情急之中,他想到了上海影协秘书长王世祯先生,他还是《电影新作》主编。请他看看,剧本是否可发表?如能发表,到时不拍也算有个交代。没想到,世祯先生看后,不仅决定发表,而且还发了个头篇。
1980年初农村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喜盈门》很快通过审批。这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充满喜剧色彩的家庭伦理片正式开拍。
影片完成后,按当时的传统要“答谢放映”。于是,赵焕章们带着拷贝巡回放映。先在上海放,观众的笑声大概在四五十次;后来到了济南,那里的笑声是七八十次;再到烟台,笑声过了百;到了县城平度,笑声是一百二三十次;真正到了农村,笑声是一百七八十次了。赵导笑了,这样的影片越靠近农村,越靠近农民,掌声和笑声就越多。因为这些老乡真正懂得这部片子里的故事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