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对宇宙的认识虽不乏猜想,但最终着落在理性的科学探索中,而在我国古代却另有一套与之完全不同的、完备的宇宙认识发展过程。我国古代的宇宙学家将对宇宙的猜想和验证化作了社会与人文的一部分,无论是《易传》所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还是《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不约而同地将宇宙观融入到自然与人文之中,并让它成为了我们发现、适应甚至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石。1. 从盖天说到浑天说我国古代对天地宇宙的猜想和探索是从遥远的周朝初年开始的,也就是以天圆地方为主要观念的盖天说。这种说法认为大地像一个有限的方形区域,而天空则像一个半球体的“锅盖”盖在上面,地平线是天地衔接的缝隙,日月星辰都从这里升起和落下。可别以为这天圆地方的说法只是古人们的无知猜想,在古代的宇宙观中,天圆意指时间,地方则是空间,由此亦可溯源宇宙二字来源。
文章插图
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可见宇指的是方向、地点等空间类概念,而宙则是过去、未来等时间点,故而古人对宇宙的猜测和理解,从来都是以时空两方面入手的,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认识宇宙的正确维度,可见我们独特的东方式宇宙学说也自有其过人之处。到了战国时期,浑天说也逐渐开始形成,这一说法最初认为地球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漂浮在水面上,经过后人的发展和改良,“浑天”这一说法正式确定了“气”才是地球真正的容器,我们所处的地球悬浮在气中,可能在按照某种规律运动,东汉张衡在《张衡浑仪注》甚至做出了地球是圆形这样令人惊叹的猜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浑天说对宇宙的边际做了新的猜想,让世人的眼光从小小的地球延展到了更广袤的天地中,也开启了人们从气开始认识阴阳、五行的新篇章。
文章插图
2.从昼夜交替到阴阳五行如果在你眼里,阴阳五行仍旧是唯心主义的算命先生所独有的技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阴阳最初来自对昼夜交替的猜测,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曾解释道:“宣,明也;夜,幽也。”由此而生的“宣夜说”开启了古人认识天体自转运动之路,自此日月星辰的运动开始被规律性的开始解读,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更加细致了。讲清楚了阴阳自然也该聊一聊五行,如果说阴阳师对宇宙的认识,那么五行则是针对性的认识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组成了世上一切,虽然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这种猜测过于简单粗暴,但五行说却在当时真切的开启了古人对天地与自然的联合认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论,为我国古代的宇宙观与人文自然的结合奠定了基础。1.从“天地无名”谈老子的宇宙规律老子曾言:“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他的认识中,世界是从无形转向有形的,这里的无也许是混沌虚无,也许是无知无识,但作为万物之始,它也许就像我们如今在探求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样子一样,是一个知道却难以触及的事物。
文章插图
那么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万物之始“无”是一,那么创造一的自然是“道”。如果天地之大是力量,那么道就是规则,老子云:“天长地久”,却也道:“天地尚不能久”,可见在他看来,即使是天地也只能在规则之内获得自由。我们一定听过一句俗语叫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里的天意就可以当做是道,它决定了天地运转的规律,而天地则通过日月更替、山河变迁来控制人类的活动。老子的天地观是双向的。对上,他探索了超越天地日月的宇宙的运行规律,对下,他思考了天地万物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不仅人类社会有规则,天地山川都是遵循规则而存在的,这可以说是天地观与人世间法则的一次经典碰撞。2.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如果说佛学更多从人性出发,以鬼神来约束人的行为,那么道家思想则相对更加“缥缈”,除了著名的老子外,先秦道家学派也有一位钟情天地观的圣贤——列子。如果说老子更关心天地间的法则,那么列子则更在意天地与万物的联系。
- 风水学中有一种树,老百姓家从来不种,种到墓前可防盗墓贼
- 胡兰成认为,他交往的女子都有个共同特点,这让他风流得毫无负担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在古代,政府允许老百姓私人持有什么武器
- 梁山征方腊,有6人故意不去,他们有个共同特征,谁发现了?
- 首尔OBITION艺术空间与纽约Li Tang艺术平台共同推出联合国际艺术展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老百姓的生活是史书装载不下的另一个世界
- 几千年的谬论——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你们的胜负与我无关
- 非遗皮影走进礼泉石潭 百姓乐享传统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