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施沛霖实习生 黎裕姗
图/受访者 中国嘉德提供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白居易的一首《红线毯》,道出了当年从宣州进贡的丝织地毯的极尽精美,也道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靡无度。
中国地毯工艺历史悠久,宫廷地毯是其中的巅峰之作,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却不似瓷器、玉器般坚固,极易朽损。在国内的收藏市场,宫毯一直属冷门的门类,人们对如此辉煌的中国地毯艺术知之甚少,许多古毯在一百年前便已离开了中国,流落在西方。
 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
文章插图
清末民初 蓝地清供图杂宝纹栽绒挂毯 蒙古毯 195×134 cm (周小寒藏品)
近年,古代地毯真正的美和价值渐渐被少数人所认知,陆续现身于拍卖收藏市场。今年中国嘉德在春秋两拍中,连续两次推出《雕文织采——匠心纺珍藏古代地毯专场》,拍品皆为清代地毯。本月5日举槌的秋拍专场,共计推出32件宫毯拍品,其纹饰繁复精美,古韵十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中一幅清嘉庆龙纹栽绒柱毯,成交价达50多万元。行业人士认为,这个交易价在国内古代地毯拍卖中属高价,但与国外一些古毯专场相比,价格仍有较大的差距,显示国内的古毯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
 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
文章插图
清嘉庆 龙纹栽绒抱柱毯 宁夏毯 249×78 cm (周小寒藏品)
中国宫毯收藏家、宫毯匠人周小寒与中国古代地毯结缘三十年,也是“雕文织采”专场中这些古代地毯的主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长城书画社贩卖古毯,到后期收藏、修复老宫毯、用传统古老的方法制作宫毯,他的大半辈子心血都花在宫毯上。
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在他看来,这些工艺精美的古毯、虽然不免陈旧,却凝结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它们历尽岁月风霜,留住历史印记,更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载体,体现了文化自信和美好追求,其珍贵程度称得上是“踩在地上的软黄金”。
 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
文章插图
周小寒 著名中国宫毯收藏家、宫毯匠人
明清两代 凡地必毯
宫毯之美 鲜为人识
有“亚洲艺术教父”之称的安思远,其藏品中最为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他对中国宫毯也情有独钟,不但收藏中国古代地毯,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安思远旧居的大厅地面上,也铺设着不少美轮美奂的中国老地毯,其中一张清代皮球花纹饰地毯尤为精美。皮球花纹饰又称为小团花,是一种不规则的呈放射状或旋转式圆形纹样,明清时已普遍应用。精美的古代宫毯为居室增添了更多迷人的东方色彩。
不独安思远,许多西方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对中国古代地毯都十分钟爱。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纺织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馆、京都大学等都藏有中国编织的地毯,日本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地毯更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制毯用毯历史悠久,新疆鄯善曾出土7件栽绒毯,断代约为公元7世纪左右,据称是目前出土的世界最古老的地毯。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新疆东汉毛毯(残件),也是年代较早的中国毯实物。
“新疆毯早,宁夏毯好。”中国地毯发展起源于新疆,后经丝绸之传播到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宁夏毯由于做工精细、质地优良,渐成为龙头,承接了宫廷、贵族专用毯。清内务府引入北京织造后,织毯工艺扩散到内陆各地。
 宫毯|宫毯收藏:一丝一缕间,读懂旃蒻之美
文章插图
新疆地区从古汉墓中出土的地毯残片
明清两代的皇宫,曾经历过“凡地必毯”的辉煌景象,明清宫毯可谓实用与装饰价值兼备的高级艺术品。但在国内,宫毯之美鲜为人识。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文献中,有关毯的资料记载极少,又因毛织纤维受潮易损伤,年代久远的古毯极难保存。宫廷毯一般体积大、质地厚,移动开合不便,其“庐山真面目”难以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