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场远程诊疗牵出的5G“新算法”


深度|一场远程诊疗牵出的5G“新算法”文章插图
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通过电脑划定激光治疗区域 。 北京协和医院王璐摄
全文共4000字 , 阅读需要约8分钟
图片从模糊到清晰 , 音视频从卡顿到流畅 , 迭代的通信技术搭建起一条信息传输高速路 。 这头对着屏幕、轻点鼠标 , 那头即时执行、高效精准 , 5G下的远程诊疗 , 使千里之遥的医患有如近在眼前 。 但这并不是全部 。
近日 , 在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试验的一场5G远程诊疗 , 不但刷新了人们对就医空间距离的认知 , 还提示未来5G应用可能对诊疗费用、质量、效率 , 以及医学教育、医疗管理等带来更为深远的“算法”革命——
跨越千里 , 如临其境
上午9时 , 北京协和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一间会议室内 , 人们的眼睛都盯着墙上乒乓球台大小的屏幕 。 会议室前排 , 该院眼科常务副主任陈有信教授和助手熟练地操作着面前的电脑 。 一场5G网连接、相隔1000公里的远程眼科激光治疗即将展开 。
屏幕展示的是吉林省通化市眼科医院焦国防医生的治疗室的情景 。 患者老吴患糖尿病多年 , 视网膜已出现严重病变 , 病情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 焦国防引导散瞳后的患者坐在自己工作台的对面 , 给患者的眼睛点上麻药 , 架上颚托 , 调好裂隙灯 。
“虽然我没在你身边 , 但相当于是我在给你做激光 , 放心!”陈有信一边跟患者说着话 , 一边翻看着病例资料 , 从眼底照相到荧光血管造影 , 一张张翻过去 , 他面色变得凝重 。 “黑暗很快就要都来了 。 ”他小声咕哝了一句 。 屏幕左侧的画面上 , 随着焦国防将靶向导航激光治疗仪的显微镜对准老吴的瞳孔 , 实时画面展现在屏幕右侧 。 陈有信不由地提高了音量:“老吴 , 你的情况比较重!今后血糖、血压、血脂一定要控制好 。 咱们一起努力 , 把视力保护好!”
陈有信解释 , 对于老吴这样的患者 , 这项眼底激光治疗术意义重大 。 “眼底出现病变后 , 会造成血管破坏 , 营养供应不过来 , 代谢废物也带不走 , 导致眼底整个的炎症反应 。 积累到一定程度 , 会出现眼压升高、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 , 最终失明 。 ”激光治疗一方面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起到黏附作用 , 避免视网膜脱落;同时把血管坏死的部分瘢痕化 , 避免进一步危害 , 把视网膜中的健康部分保留下来 。
治疗开始了 。 焦国防先给老吴的右眼眼底照相 , 清晰的图片画面随即呈现在千里之外会议室的屏幕和陈有信电脑的屏幕上 。 陈有信手握鼠标 , 开始在图片上规划:先把两个黄色圆形图标调整大小 , 覆盖部分区域 , “这是禁区 , 标好这里 , 激光会自动避开这部分区域”;再用绿色点状图标 , 覆盖准备治疗的区域 。 划定治疗区域后 , 他还调出功能表调整参数 。 “这些参数包括激光治疗每个光斑的直径、能量大小、曝光时长、间隔时间等 。 ”陈有信一边解释 , 一边完成了初步的规划 。 通化方面也同步接收 , 激光仪的视网膜识别系统自动捕捉老吴的眼底动态 , 与规划后的图片精准配对 , 一切准备就绪 。
“我们先打两个点测试一下 。 ”陈有信按下操作键 , 激光仪开始工作 。 两个点的激光一秒内打完 , 即时的视网膜断层扫描图像将打完后的效果呈现在北京方面的屏幕上 。 陈有信根据成像情况对激光参数进行了微调 , 再次试验确认合适后 , 他点动鼠标 , 激光仪开始了连续而快速的作业 。 “老吴这侧眼睛要打近千个激光点 。 这台支持远程治疗的激光仪可以按照规划自动执行 , 最快达到每秒10个点 , 比传统的医生手动一个个地打激光要快、均匀得多 。 ”陈有信说 , 在5G网高通量、大带宽的支持下 , 上述治疗实现了几乎零延时沟通 , “我标哪儿它打哪儿 , 就像身临其境 , 跟面对面操作没太多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