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君王为何是“围猎”发烧友真不是馋野味,王狩的功能了解下( 二 )


 古代|古代君王为何是“围猎”发烧友真不是馋野味,王狩的功能了解下
文章插图
在这种情况下,游牧君主想要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那么除了要保证自己的武力值长盛不衰外,如何协调好各部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如果只是要解决日常事务,那么还可以简单的将各部首领召集到汗帐开会。但如果要进行大规模战争之类,需要强化各部之间的协调性和对于政权的认同感,那么举行围猎活动,让自己统领的各个部族共同参与其中,自然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古代|古代君王为何是“围猎”发烧友真不是馋野味,王狩的功能了解下
文章插图
其实促进认同感这一行为,在清代的“木兰秋狝”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在康熙年间的“木兰秋狝”活动中,康熙皇帝就以自己蒙古“博格达汗”的身份,召集蒙古各部与清军一起参与“木兰秋狝”。到了乾隆年间,由于准噶尔对于蒙古草原各部影响力被极大减弱,因而“木兰秋狝”不再需要像康熙时期那样搞召集各部的大场面,但是这一时期的围猎,依然要求蒙古各部的王公台吉轮流参与。而作为清朝皇室传统小弟的科尔沁部,则会在每次“木兰秋狝”中,都派出士兵参与围猎活动。
 古代|古代君王为何是“围猎”发烧友真不是馋野味,王狩的功能了解下
文章插图
当然了,古代的围猎倒也并不乏一些流于形式的情况。除了中原王朝日趋娱乐化的“田狩”外,还有一些像辽代的“四时巡狩”,本身虽然已经没有了游牧政权举行围猎来统合各部的需要,但是却依然出于让辽代的君主们,牢记自己作为游牧民族子孙的传统和勇武。至于清代的“木兰秋狝”,到乾隆后期开始,形式也从大型狩猎活动,日益向皇室的大规模出游靠近。
 古代|古代君王为何是“围猎”发烧友真不是馋野味,王狩的功能了解下
文章插图
伴随着道光四年,因为当时清廷的财政拮据,道光帝最终下令停止了“木兰秋狝”,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大规模皇家围猎,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当然如果古代的围猎活动,就这样结束,也算是这一古老活动圆满的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就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伴随着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大破清军,接着向北京进军,咸丰帝仓皇的以“木兰秋狝”为名,逃往了承德。这次最后的“木兰秋狝”,让围猎这一带有军事目的而举行的活动,最终以这样一种蒙尘的结局,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