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说古代彝族的人口分布,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在西昌城外的泸山山坡上,坐落着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它遥遥面对邛海另一侧拔地而起的凉山。根据博物馆的资料,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凉山彝族有着鲜明的奴隶制社会特点,其人口被分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和呷西五个等级。
其中兹莫占1%,被称为黑彝的诺合占6.9%,而白彝曲诺人占去总人口一半,达50%。阿加占33%,呷西约10%。按博物馆副馆长尔布什哈的说法,这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人口分布结构,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那么,当中华大地早已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甚至民国初期还过渡到民主共和体制时,彝族人为何能长期保持奴隶制度数千年不变?它们的黑彝和白彝等级体系,又是怎么划分的。
 古代|为什么说古代彝族的人口分布,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文章插图
一、彝族奴隶制形成。
彝族早期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分工分不开。尤其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为了争夺地盘和财产,各个部落间不得不进行掠夺和战争,使得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来源。
历史资料显示,最初被俘的成年男子多被杀掉,妇女和儿童则被留下当奴隶,后来战俘全部充作奴隶,不再杀死。
彝族奴隶社会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建有保卫政权的军队武装。比如汉朝的夜郎国、唐朝的南绍国等,这些分布于云南和贵州的彝族政权,在唐末宋初时,向中原学习,也逐步向封建社会转化,其奴隶等级制度得到淡化甚至消失。
另一种则是最高统治者依靠传统势力进行统治,没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完全依靠奴隶等级制度和家支制度,传统习惯管理,最为典型的就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
 古代|为什么说古代彝族的人口分布,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文章插图
二、凉山彝族等级划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后期有了严格的等级划分,最高等级为“兹莫”,汉语称土司,是接受封建王朝官的最高统治者。
“诺合”汉语称为黑彝,他们依靠严密的父系氏族或家族血缘联系,社会地位略低于土司。如果能摆脱土司的统治,也能成为部落的最高统治者。黑彝人十分注重血统纯洁,保持严格的等级内部通婚。如果黑彝妇女与低下等级男子私通,那么一旦被发现,双方都会被处死。
“曲诺”汉语称白彝,在彝人中占比最多,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在黑彝奴隶主管辖区内,不能随意迁徙,常常被赠送、转让。甚至作为赔偿冤家械斗中的赌注,押给另一黑彝,但一般不能任意杀害和买卖。
白彝有独立的经济,占有平均数量的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但是他们在处理自己的田地和资产时受到黑彝限制,遗产可由儿子继承,一旦没有儿子,那么家产将归黑彝所有。
一些白彝占有较多的土地和牛羊,或是占有几户或几个“呷西”,就能把黑彝的负担转嫁到“呷西”身上。在积累大量财富后,也能升级为“格吉”,也就独立白彝,实现完全自由。既不归土司管也不归黑彝管,没有主子,也不用交贡赋和服劳役。
“阿加”汉语为奴隶主家的下人,又分为彝根阿加和汉根阿加,彝根为部落征服后沦为奴隶的彝人,汉根则是和汉人打仗时俘获的俘虏。“阿加”属于奴隶主完全私有,家里家外的活都由他们干,没有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他们的人生属于主子,属于生产上的奴隶。
“呷西”又称锅庄娃子,被买卖过三次的称三道娃子,处于凉山彝族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财产、房子、田地和人身自由。他们的生死掌握在黑彝主子手中,奴隶主可以随时将他们杀死、买卖、馈赠。
黑彝们为了防止“呷西”逃走,往往会让他们戴着沉重的铁链工作,稍有懈怠,就会遭到最残暴的惩罚,甚至被杀害,生活状况极为悲惨。
 古代|为什么说古代彝族的人口分布,符合大多数人类社会的组成规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