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手术,离你有多远?——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学部主任刘荣( 二 )


再比如 , 他还开创了便于钩突显露和胃肠吻合的肠系膜血管左、右开孔法———“LR孔法”、保留正常胰腺生理功能的“荣氏胰腺中段切除术”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 , 更新了传统手术理念 。
如今 , 由刘荣创建的肝胆胰腹腔镜和机器人新手术体系已形成理论 , 并成为该领域的全国通用指南;通过对手术步骤的简化和归纳 , 促进了模式化切肝技术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推广和应用 , 使得在县级医院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成为现实 。
刘荣也凭借这些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科技医学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
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如果说过去在复杂外科手术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是有差距的;现在 , 我们已经把肝胆胰外科带到全球前列 。 ”
2020年9月22日 , 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 , 由刘荣主刀的一场机器人复杂肝门胆管癌外科手术正在进行 。 与平时手术不同 , 这场手术拥有近7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 , 除了国内同行 , 来自美、英、法、德、日等多国的外科专家也在认真观摩 。 因为时差 , 许多国家的医生都是熬夜守在电脑前 。
手术结束后 , 美国肝胆胰外科主席Pawlik教授留言感叹:“这是一台不可思议的手术!”这是因为 , 很长一段时间 , 胰腺乃至肝脏都被看作是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禁区”和“雷区” , 甚至2000年前后的手术指南中都这样描述 。
但现在 , 刘荣和其团队用实践证明:在这个领域 , 微创手术不仅能做 , 且非常有效 。
“当新的工具出现 , 你抓住机会 , 跑到前面 , 就能把原先的指南推翻 , 由自己制定新的指南 。 ”
据统计 , 从2011-2019年 , 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了达芬奇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数量超过3000例 , 2011-2018年占全国肝胆胰机器人手术的32% , 2018年占40.2% 。 在他的带领下 , 其科室创造了肝胆胰机器人手术的手术总量、疑难手术量和创新手术量三项世界第一 。
刘荣说 , 目前这种外科手术直播已非常普遍 , 他们还通过实时连线 , 使国外专家能与他们一同查房 , 了解治疗进展 , 并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国际会议 。 “最近我们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专业论坛 , 9天时间里 , 全球有190万专业人士观看 。 每位参与者均为实名制 , 这说明我们的成果全球同道都在关注 。 ”
其实 , 这个平台建立的初衷不仅是学术交流 。 2016年 , 在刘荣倡导下 , “互联网世界医生培训平台”建立 , 目的是为全国各地的外科医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他解释说 , “目前 ,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 , 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可使基层医生‘身临其境’观摩到顶级医生的手术实况 。 这样能促进基层医生对国内外新术式、外科新进展的及时了解和学习 , 逐渐缩小差距 。 ”
在最近的一次培训中 , 平台在线人数超过5000人 。
“预后控制外科”让治疗更“智能”除了在单个手术上的突破 , 刘荣认为 , 结合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 更需要整个思维模式和体系的变化 。
他提出建立一种预后控制外科体系:即以患者最优预后为根本目标,通过择优干预者(医生)、干预手段、干预时机 , 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获得最佳组合 。
“‘预后’并非愈后,而是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 。 ”刘荣解释说 , “目前医学研究一定程度过度聚焦于新技术本身,有时反而轻视了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因此要把患者预后作为评判治疗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 ”
刘荣接触的大多是癌症患者 , 在治疗时 , 他往往听到患者要求 , “一定要切干净”“一定要用微创” 。 每到这时 , 刘荣就会向他们解释 , “随着癌症治疗理念的革新 , 所谓‘除恶’不一定就要‘务尽’ , 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肿瘤控制住 , 实现人瘤共处 , 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 ”
在手术方式是选择“微创”还是传统时 , 刘荣认为 , “就像按照路程距离选择不同交通工具一样 , 要将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要素考虑进去 。 “医生的作用是 , 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 , 选取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 并将这些‘工具’的特点发挥出来 。 ”